下若水沄沄,佛寺古邑西。
开帆但五里,不到将噬脐。
怀古展清眺,崇阁聊攀跻。
法生有鼻祖,乐此山与溪。
自言孙子贤,兹地兴王基。
霸主受九锡,二纪承梁齐。
空馀阳乌阜,石人卧荒蹊。
绿满天随家,岩花伴幽栖。
留传杞菊堂,墨妙悬榱题。
秀色有他岭,招寻更杖藜。
山林且放诞,边城多鼓鼙。

己未次广惠院

下若水沄沄,佛寺古邑西。

开帆但五里,不到将噬脐。

【注释】 若水:指江流。 下若水:江流之下,即江边。 沄沄:水波荡漾的样子。 佛寺:寺院。 古邑:古城。 西:西边。 五里:十里。 将噬脐:将要后悔(因为错过了这处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开头两句,写江流之景。“下”点明地点,“若水沄沄”形容江水流动,写出了水流的动态美。后两句,诗人由江景过渡到佛寺,写自己游览所见的景色。“开帆但五里”,是说船行了十里才到达目的地,可见其行程之长,也表现出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兴奋之情。

【译文】

江水流过佛寺的西边,下流之处波涛滚滚,江水奔涌不息。

船行十里,才到了佛寺的所在地,却遗憾没有及时到达此地,而后悔莫及。

【赏析】 “开帆但五里,不到将噬脐。”此句用夸张手法,突出诗人对此次游历的期待和兴奋。在诗人看来,佛寺与江流之美,都足以让人陶醉,然而,由于行程之远,未能及时到达,而感到遗憾。

【译文】

怀揣古意眺望远方,登上高阁尽情游玩。

法生有鼻祖,他山乐此不疲;山与溪相伴,心旷神怡。

【注释】 法生: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鼻祖:创始者或开创者。 山与溪:指山水之美。

【赏析】 此二联写游历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佛寺、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

【译文】

自称孙子贤能,此地乃王业根基。

霸主受九锡,二纪承梁齐。

【注释】 孙子: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 九锡:古代帝王赐予大臣的礼遇。 梁齐:指梁孝王刘武。 二纪承梁齐:指从汉高祖到梁孝王刘武共二世纪。

【赏析】 第三联写游历目的。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主时,曾接受天子的赏赐,以示尊崇。此处暗喻自己此行的目的:一是游历佛寺,赏美景;二是求得佛法,修心养性。

【译文】

空余阳乌阜,石人卧荒蹊。

绿满天随家,岩花伴幽栖。

【注释】 阳乌阜:地名。 石人:指石雕的人像。 荒蹊:荒凉偏僻的小道。 绿满天空:指四周被绿色所覆盖。 岩花:指岩石上开的花。 幽栖:隐居。

【赏析】 此二联写游历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佛寺、山水之美的喜爱之情。

【译文】

留传杞菊堂,墨妙悬榱题。

秀色有他岭,招寻更杖藜。

【注释】 留传:流传。 杞菊堂:指孔子弟子子贡讲学的地方。 墨妙:指书法精妙。 悬榱题:挂在屋檐上做装饰。 秀色:优美的景色。 他岭:指其他山峰。 招寻:寻找。 杖藜:拿着拐杖。

【赏析】 此二联写游历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佛寺、山水之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之情。

【译文】

边城多鼓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