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我谨外揵,逐物戒内热。
樊然辨物我,此意犹屑屑。
是身本虚空,何者为六结。
虽慧念不起,虽定照不灭。
无我与我所,观亦于何设。
右臂弹已化,左肘柳方蘖。
顾君进此道,遗我自朝彻。
不见鲁东家,意与我俱绝。
次吴粹老观我斋诗
【注释】
立:站立;谨:谨慎;外揵:指外在的言行举止。
逐物:追逐物质世界。
樊然:纷乱的样子,形容纷扰不已。
辨物我:分辨物与我。
屑屑:细微,这里指细小、琐碎。
是身本虚空:指一切皆空,无有实体。
六结:六种束缚、牵挂等。
慧念:智慧的思念。
定照:定境中的智慧之光。
无我与我所:没有自我和私心。
观亦于何设:观照又有什么用呢?
右臂弹已化:右手的弹力已经消失。
左肘柳方蘖:左手的弹力还没有完全消失。
遗我自朝彻:赠予我从清晨开始悟道。
不见鲁东家:看不到鲁国东部的人(意指鲁国东部的人不懂得“六祖”之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首先,他以“立我谨外揵,逐物戒内热”开篇,表明了自己的修行态度——对外在行为保持谨慎,对外物不存贪欲,内心清净。接着,他以“樊然辨物我,此意犹屑屑”来阐述对物我关系的理解——“樊然辨物我”,即分辨物我,但这种区分又是微不足道的。然后,他提出“是身本虚空,何者为六结”,表示一切都是空虚,无需执著于任何事物。虽然智慧的思念和定境的智慧之光可以显现,但是这些并不能真正改变他的内心状态。最后,他感叹自己已经领悟了禅宗的精髓,赠予从清晨开始悟道的人,而看不到鲁国东部的人(意指鲁国东部的人不懂得“六祖”之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对禅宗的深度理解和领悟。他的修行态度、对物我关系的理解、对内心状态的把握以及对禅宗精髓的领悟,都是这首诗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