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无去马与来车,终日尘编自展舒。
笑抚蒲团时有会,古人于我未全疏。

【注释】

门无去马与来车:指没有来往的车辆。

尘编:书简,书信。

蒲团:佛教和尚坐具。

古人于我未全疏:指古代文人对我不很了解,但对我的作品很欣赏。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时值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当时诗人已退居故乡,过着清贫闲适的生活。他虽退居江湖,但仍关心国家大事,对南宋朝廷的腐败和黑暗表示不满;又由于自己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所以常借古讽今以自慰。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创作的。

首句“门无去马与来车”,意即没有来往的车马,言外之意是说诗人已经脱离世俗,隐居山林。次句“终日尘编自展舒”是说自己整天埋头编书,悠然自得地写作。这里用“尘编”比喻自己的著作,“尘编”即书稿。

第三句“笑抚蒲团时有会”是说自己时常坐在蒲团上,一边读书写字,一边思考问题,时而有所领悟。这里的“笑抚”二字,既是写自己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状态,也是表现自己虚静恬淡的性格特点。

第四句“古人于我未全疏”是说自己虽然与古代许多文人交往不多,但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十分赞赏的。这一句中,“古人”指当时的名流学者,“于我”即与我,“未全疏”则是说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并不完全疏远或不重视。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尽管身处山林,仍不忘国事,对现实充满忧虑。

这首诗语言平淡自然,意境清新幽雅,风格接近晚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等人。全诗抒发了诗人退隐山林后的闲适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