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子当年妙五音,曾令按剑革初心。
昭文重愧难成曲,潘岳胡为缪见寻。
在昔丝桐尝弃置,到今山水自高深。
何当共造无弦处,莫使渊明擅此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好友和晦之的一首赠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忌子当年妙五音,曾令按剑革初心。
    忌子:指李商隐自己。当年:指过去的年代。
    妙:形容声音美妙。五音:中国古代音乐中用金、石、土、革、丝五种乐器演奏的音乐。
    曾令:曾经。按剑:拔出佩刀,表示决心。革初心:改变初衷。

  2. 昭文重愧难成曲,潘岳胡为缪见寻?
    昭文:指昭文殿,古代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重愧:深感惭愧。
    难成曲:难以谱写出美好的乐曲。
    潘岳:指潘岳的诗,潘岳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胡为:为什么。缪见寻:徒劳地寻求,表示无用。

  3. 在昔丝桐尝弃置,到今山水自高深。
    在昔:过去。丝桐:古代乐器中的弦乐器,这里指的是琴。
    尝:曾经。弃置:被丢弃或搁置。
    到今:到现在。山水:这里比喻人的品德和境界。
    自高深:自然高远,不受世俗污染。

  4. 何当共造无弦处,莫使渊明擅此琴。
    何当:何时能。造无弦处:到达没有声音的境界,即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
    莫使:不让。渊明:指陶渊明,他的诗作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这里的“此琴”指陶渊明的琴。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和晦之的赠答之作。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表达了对朋友才能的认可和敬佩,次句则透露出对朋友初心的担忧和忧虑;第三句则是对自己曾经放弃琴艺的感慨,第四句则是对朋友追求高深境界的鼓励;最后一句则是对朋友的祝福,希望他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