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下读书堂,曾许寒生借烛光。
高义岂殊亲骨肉,令人无复念家乡。
那知十载天涯别,忽起三泉薤露伤。
追恨故时携手处,不能执绋助棺傍。
【注释】
挽:送别。寒生:作者的朋友,名不详。
高义:高尚的道义。殊:不同。
十载:指十年。三泉:墓地。薤露:汉乐府《薤露曲》,为汉文帝时李延年所作,后多用“薤露”代指丧事。
追恨:追思。故时:往日。
执绋(fú):拉绳子,古代丧事中用以牵引棺柩的绳索。绋:同“绋”,丧事所用的绳子。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离别之时,对往昔共处时的友情以及未来无法再见面的遗憾之情的抒发。全诗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考、精湛的艺术手法,将友情和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深邃的人生感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联写与朋友曾共同在南明山下读书堂,相互扶持,共度时光;颔联则表达了与朋友深厚的情谊,如同骨肉兄弟一般;颈联回忆与朋友分别十年后的今天,忽然想起他们离去的情景,心中悲痛不已;尾联则感慨过去与朋友携手共进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只能在思念中怀念他们,无法为他们做些什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人生哲理的领悟,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