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追随陟杳冥,无边胜景集孤亭。
解衣自若谁为史,造物难穷巧赋形。
展拓二仪成缟素,均调一气作丹青。
会将断取山川手,卷入中州挂户庭。
【注释】
杖屦:拄着拐杖。
杳冥:深远、幽暗之意。
解衣自若:形容悠然自得,毫不拘束。
造物:指自然造化。
二仪:天和地,即天地。
缟素:白色生丝织品,比喻淡雅。
均调:均匀调节。
会:当,将。
中州:中原,指中国。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景诗,描写天绘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天绘亭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以”留题天绘亭”为题,紧扣”天绘亭”,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天绘亭的自然风光。前四句写天绘亭的远景,后四句写天绘亭的近景。
首联写登山之所见:”杖屦追随陟杳冥,无边胜景集孤亭。”诗人拄着拐杖,跟随着自己,来到了高高的山顶上,眼前出现的是无边无际的美丽风景汇聚在一座小亭子上。”杖屦追随”,表明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陟杳冥”,说明山路崎岖,难以攀登。
颔联进一步展开描写:”解衣自若谁为史,造物难穷巧赋形。”诗人解下衣服,自由自在地欣赏周围的风景,仿佛在欣赏一部大书。”何人能作史书?”意思是:谁能为我们留下这部历史的记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古人无法记载其美丽景色的惋惜之情。”造物难穷巧赋形”,这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奇莫测,它创造出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颈联进一步展开描写:”展拓二仪成缟素,均调一气作丹青。”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景象比作一幅幅优美的画作。”展拓二仪”,意为展开大地与天空,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成缟素”,意为将这幅画卷描绘成一幅洁白如玉的画布;”均调一气”,意为调和天地之间的气流,使之成为一幅精美的画作。
尾联再进一步展开描写:”会将断取山川手,卷入中州挂户庭。”诗人想象着自己能够捕捉到那些最美的风景,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家中,让这些风景成为自己生活的点缀。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家园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通过对天绘亭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