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刺史越州僧,曾是龙华同会人。
偶向祝融峰下过,便从香积钵中亲。
毫端宝刹重重现,句里藏机一一新。
正是连天雁回日,此心先已到江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如下:

寄华光仁老
越州刺史越州僧,曾是龙华同会人。
偶向祝融峰下过,便从香积钵中亲。
毫端宝刹重重现,句里藏机一一新。
正是连天雁回日,此心先已到江滨。

注释:

  • 寄华光仁老:这是一首写给华光仁老的诗,华光仁老可能是一个僧人,也可能是一个与诗歌有深厚联系的人物。
  • 越州刺史越州僧:越州刺史是指唐朝的官员,他曾经担任越州(今浙江绍兴)的刺史。越州僧则是指这位官员在越州的僧人身份。
  • 曾是龙华同会人:龙华同会人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团体,他们在龙华树下集会修行。这里的“龙华”指的是龙华寺,是佛教圣地之一。
  • 偶向祝融峰下过,便从香积钵中亲:这是说诗人偶然间来到了祝融峰下,在那里感受到了佛教的气氛和修行的氛围。同时,他在寺庙中的僧人那里也受到了佛教的熏陶。
  • 毫端宝刹重重现,句里藏机一一新:这句话描述了佛教的意象。毫端宝刹是指在佛像上雕刻的佛像,它们层层叠叠地呈现出来。而句里藏机则是说每一句话都蕴含了深奥的道理。
  • 正是连天雁回日,此心先已到江滨:这是诗人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他看到大雁南飞,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而他的这颗心已经到达了江边,意味着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教禅宗修行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修行过程和感悟,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通过对佛教意象的描绘和对佛教教义的解读,诗人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