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岩前忽转头,翛然瓶锡此淹留。
十方法界元无限,一片心田自有秋。
草木曲躬归白足,江山依位拱青眸。
我来不问西来意,独喜茶香啜满瓯。

题慈德寺颐堂为长老宗颢作

龙隐岩前忽转头,翛然瓶锡此淹留。

十方法界元无限,一片心田自有秋。

草木曲躬归白足,江山依位拱青眸。

我来不问西来意,独喜茶香啜满瓯。

注释:

题慈德寺颐堂为长老宗颢作:为宗颢(yǎo)的颐堂题诗。颐堂:指寺院中的佛堂。

龙隐岩前忽转头,翛然瓶锡此淹留。

龙隐岩前忽然回头:形容景物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翛然:超脱的样子,这里形容诗人心境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羁绊。瓶锡:僧人用的瓶和锡杖。淹留:长时间居住或停留。

十方法界元无限:佛教中说,宇宙间有十个法界,每个法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元:本来,根本。

一片心田自有秋:指内心世界如同秋天一样宽广深邃,包容万物。

草木曲躬归白足:形容大自然的草木弯曲着身体,像是在向人们行礼。曲躬:弯曲的身体。

江山依位拱青眸:形容山水景色如画,宛如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向人们献上她的妩媚。江:指江河。山:指山峰。依:依靠。位:地位。青眸:明亮的双眼。

我来不问西来意,独喜茶香啜满瓯。

我来:我来到这处。不问西来意:不关心佛法的来由和宗旨。西来意:佛教中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义和修行方法。独喜:特别喜爱。茶香啜满瓯:品尝着香气四溢的茶水,满口盈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描写了他在慈德寺颐堂题诗的情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内外的景象和自己的所思所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精神风貌。

首句“龙隐岩前忽转头”,以龙隐岩前的景色为背景,突然转身回首,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这里的“龙隐岩”指的是寺庙周围的岩石,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而“忽转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处之,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次句“翛然瓶锡此淹留”,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展开。诗人在这里用“瓶锡”一词来形容自己与尘世的隔绝,仿佛是一位出家人一般超脱世俗。这种超脱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于内心的坚守和追求。

第三句“十方法界元无限”,则是对整个宇宙的描绘。佛教中说,宇宙间有十个法界,每个法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境界。诗人在这里用“元无限”来概括整个宇宙的广阔无垠,暗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第四句“一片心田自有秋”,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这里的“心田”是指心灵深处,而“秋”则代表着成熟和收获。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和对内心情感的珍视。

第五句“草木曲躬归白足”,则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诗人用“草木”来比喻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它们弯曲着身体,像是在向人们行礼。而“白足”则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纯洁无暇。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六句“江山依位拱青眸”,则是对山水景色的赞美。诗人用“江山”来指代自然风光,而“青眸”则代表着明亮且清澈的眼神。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我来不问西来意,独喜茶香啜满瓯”,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表达。他来到这里并不关心佛法的来由和宗旨,而是特别喜爱品茗时那浓郁的茶香。这里的“茶香”既是诗人生活情趣的体现,也是他对内心世界的滋养和呵护。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个人精神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