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尘土欲安之,珍重吾人个处期。
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
自怜悾惚负平昔,尚敢婆娑临暮迟。
第恐阿戎犹喜仕,它时不与五君诗。
【注释】
答王文举 :作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文举,即王文举,字不详。
茫茫:迷茫,迷蒙。
欲安之:想找到一个安身之地。
珍重吾人个处期:珍惜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人生理想。
绿野:指郊外的田野。
相随:陪伴着。
一藜杖:一根手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茎可入药。
青山:指远处的山。
正对两茅茨:与两座茅草屋相对。
悾惚:迷惘、失意。
负平昔:辜负往日的抱负。
婆娑:形容舞姿优美的样子。
第恐阿戎犹喜仕:担心你仍然喜欢做官。
它时:他日,未来。
不与五君诗:未来不能同你们一起写诗。
【赏析】
这是诗人在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写给他的好友王文举的一首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茫茫尘土欲安之”,诗人面对满目苍茫的尘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想到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颔联“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两句,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表现出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诗人骑着一柄藜杖,漫步在绿野之中;面对着两座山,背靠着两座茅舍,诗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颈联“自怜悾惚负平昔,尚敢婆娑临暮迟”,诗人回顾往昔的理想和抱负,感到自己辜负了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仍要努力振作起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尾联“第恐阿戎犹喜仕,他时不与五君诗”,诗人担心朋友还留恋官场生涯,而不愿意像自己一样归隐山林。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野外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