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扁舟一问津,依然节物思羁人。
江山月照六朝梦,桃李风吹三月春。
宅枕谢公墩下路,诗寻萧寺壁间尘。
可须樽酒平生约,长望西州泪满巾。

寓泊金陵寻王荆公陈迹

晚泊扁舟一问津,依然节物思羁人。

江山月照六朝梦,桃李风吹三月春。

宅枕谢公墩下路,诗寻萧寺壁间尘。

可须樽酒平生约,长望西州泪满巾。

释义:我在金陵寓居停泊,寻找王安石的足迹。江山如画映照着六朝的旧事,桃树和李花随风飘舞,仿佛是春天的气息。我的家就坐落在谢公墩下,我时常在萧寺的墙上寻觅王安石当年留下的诗句。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约定,现在应该兑现这个约定了,但我只能望着西州城,泪水沾湿了我的衣巾。

译文:我在金陵停泊下来,寻找王安石的足迹。江山如画映照着六朝的往事,桃花和李花随风飘舞,仿佛是春天的气息。我家就座落在谢公墩下,我经常在那堵墙旁寻找王安石当年写下的诗句。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约定,现在应该兑现这个约定了,但我只能望着西州城流泪。

注释:扁舟:小船。津:渡口。节物:时节与景物。羁人:被囚禁的人。六朝:指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谢公墩:谢安(字安石)的墓堆。萧寺:即萧寺,位于金陵城内。樽酒:指酒杯。平生约:指王安石和作者生前的约定。长望西州:长久地望见西州。泪满巾:泪水沾湿了头巾。

赏析:“晚泊扁舟一问津,依然节物思羁人。”首句“晚泊扁舟”交代时间、地点;次句“一问津”,点明诗人停泊的目的。“依然”二字道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节物”即节令之物,这里指岁时节日。“思羁人”即怀念羁旅之人。这句写诗人因怀念王安石而停泊于此,想询问一下王安石的踪迹,以解乡愁。

第二联“江山月照六朝梦,桃李风吹三月春”。颔联紧承上联而来,“江山月照六朝梦”一句,将历史遗踪浓缩进眼前的山水之间,把诗人对历史的怀古之情与眼前的实景相融合,形成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画面。“六朝”指的是自东吴至陈朝共六个朝代的都城,这里泛指金陵的历史遗迹。“桃李春风”是说桃花和李花随着春风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也是诗人眼中的金陵美景。

第三联“宅枕谢公墩下路,诗寻萧寺壁间尘”。“宅枕”指的是诗人自己的住所,诗人在这里闲庭信步。“萧寺”是金陵城内的一个佛寺名。这句的意思是,诗人的住所就在谢公墩之下,而他经常在萧寺的墙壁上寻找王安石当年留下的诗句。这里的“寻”字表明了诗人对王安石诗词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尾联“可须樽酒平生约,长望西州泪满巾”。颈联中的“平生约”是指诗人与王安石生前约定的相聚之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约定未能实现,诗人只能独自饮酒,遥望西州城,流下了眼泪。这里的“长望西州”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朋友的思念之情。而“泪满巾”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失落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金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同时,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