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寂绝鬼门关,更指儋州杳莽间。
三四月交天漏雨,东南地尽水浮山。
依迷春草鸰原失,响像秋风鹤驭还。
回羡河阳贤父子,雪堂曾伴十年闲。

潘豳老出十数诗皆有怀苏儋州者。因赋二首

注释:人烟寂绝,指偏僻荒凉的地方。鬼门关是传说中的极边险地。更指,再指。儋州,今广东儋县,唐时为儋州都督府,治所在今海南岛儋县。杳莽间,指荒远之地。三四月交天,四、五月份交接之时,即初夏时节。漏雨,雨下得很多。东南,指南方。尽,尽其全部。水浮山,即浮山,在广东省雷州半岛上。依迷,迷茫。春草鸰原失,春天的草丛中,鸟儿迷失了方向。响像,像声。秋风鹤驭还,秋天的风吹过,大雁南飞,它们驾着车回到了故乡。回羡河阳贤父子,羡慕河阳县的贤父子,河阳县,汉宣帝元康年间置,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市北旧城村,后移至今河北献县东南旧城镇。曾伴十年闲,陪伴他度过了十年的闲暇时光,闲,悠闲。

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贬谪生活的作品,潘邠老的诗作多写贬谪之苦。本组诗是作者对苏轼贬官到海南儋州后的生活状况的描写。

首联点明诗人所写乃苏轼的贬所,用“鬼门关”比喻苏轼的流放之地。“更指”,再指明。苏轼被贬儋州,正是远离朝廷,孤苦无援,处境极其艰难的时候。

颔联描写的是苏轼在儋州的日常生活情景,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苏轼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惋惜之情。三四月之交,天气阴晴不定,常常大雨滂沱,而到了夏天则更是酷热难耐;而苏轼却只能生活在四面环海的荒僻之地,与世隔绝,无法施展抱负。

颈联写苏轼流放之地的自然风光。春草萋萋,草木丛生,鸟儿迷失了方向,不知去向。而苏轼此时却身居偏远之地,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游于山水之间。

尾联则是诗人对苏轼的感慨之情。诗人感叹自己羡慕苏轼那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能够与天地共存,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而自己则只能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而更重要的是诗人认为苏轼的才华横溢,应该得到重用,而不应该被贬至此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