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凯有言君盍知,借书还书皆可嗤。
家传五载亦勤矣,吾与两雏当共之。
吏役岂容方外驾,古人端在个中期。
聊分副本天随子,辑缀来归是一奇。
首先我们来解读潘豳老请求借阅苏轼的书法并复制副本的诗句。
潘豳老:“潘豳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字君实,号豳老,他的诗才横溢,尤其擅长写景和叙事。这里的他请求苏轼提供书法作品作为副本。
长篇求假吾书以副本送之:“长篇求假吾书”,意思是潘豳老想要借阅苏轼的书。这里的“求假吾书”指的是请求借阅苏轼的书作。“副本”是指复制品,这里指潘豳老想要得到苏轼的书法作品的复制品。
译文:潘豳老想借阅你的书法作品,并要求复制一份。
注释:“潘豳老”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潘君实。
“长篇求假吾书”中的“长篇求假”指的是向苏轼借书法作品。“吾书”指的是苏轼的书法作品。
“副本”指的是书法作品的复制品。
赏析:潘豳老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不仅在诗歌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对书画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他此次请求苏轼的书法作品的副本,可能是因为他想要将苏轼的书法艺术带回家进行学习和研究。
接下来我们来看元凯有言君盍知,借书还书皆可嗤:“元凯有言君盍知”,意思是元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知道吗?这里的“元凯”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欧阳修,他在《与苏子由书》中提到过类似的观点,认为借阅他人的作品也是一种学问。
译文:元凯曾说过,你知道吗?借用他人的书也可以学习到知识。
注释:“元凯”指的是欧阳修,他在《与苏子由书》中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君盍知”中的“盍”是古汉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何不”、“怎么”,表示建议的语气。“君盍知”中的“君”指的是欧阳修自己(即元凯)。
译文:元凯曾说过,借用他人的书也可以学习到知识。
赏析:《与苏子由书》是欧阳修写给苏东坡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借书还书皆可嗤”的观点。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他认为借阅他人的书也是一种学问,值得肯定。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学问的看法,他们认为学问无界限,只要能够学习到知识,就应该受到尊重。
家传五载亦勤矣,吾与两雏当共之:“家传五载亦勤矣”,意思是我们家传承了五年之久也很辛苦了。“两雏”指的是两个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和你的孩子应该一起享受这份辛苦的成果。
译文:我们家已经传承了五年之久也非常辛苦了,我和我的孩子应该一起享受这份辛苦的成果。
注释:“家传五载亦勤矣”中的“家传”指的是家族代代相传的技艺或者学问。“两雏”指的是两个儿子。
译文:我们家已经传承了五年之久也非常辛苦了,我和我的孩子应该一起享受这份辛苦的成果。
赏析:这段话体现了苏轼对于家庭传承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家人的关爱之情。他愿意与家人一同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体现了家庭的团结和和谐。
吏役岂容方外驾,古人端在个中奇:“吏役岂容方外驾”,意思是官府的差役难道会允许你这样超脱世俗的行为吗?“方外驾”指的是超脱世俗的行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官府的差役不会允许你这样超脱世俗的行为。这里的“吏役”指的是官府差役。
译文:官府的差役难道会允许你这样超脱世俗的行为吗?
注释:“方外驾”指的是超脱世俗的行为。
译文:官府的差役难道会允许你这样超脱世俗的行为吗?
赏析:这段话反映了苏轼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他看到了官府对民间百姓的控制和压迫。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体现了他的个性和追求。
天随子,辑缀来归是一奇:“天随子”指的是天上的星星,这里用来比喻苏轼。“辑缀来归”指的是将分散的部分收集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整理这些散落的部分并集中起来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
译文:天随子,辑缀来归是一奇。
注释:“天随子”指的是天上的星星,这里用来比喻苏轼。“辑缀来归”指的是将分散的部分收集起来。
译文:整理这些散落的部分并集中起来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
赏析:《天问》是一首诗歌,其中的“天随子”指的是天上的星星。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苏轼通过整理这些散落的部分并集中起来,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