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熙宁丁巳秋,灵平未塞河横流。澶漫势欲浮东州,斯人坐有为鱼忧。
当时贤守维苏侯,厌术不取三犀牛。跨城岧峣起黄楼,五行相推土胜水,鼍作鼋惊走鞭棰。
三丈浑流变清泚,南来船车鹢衔尾。
使君登览兴如何,舞剑吟笺宾从多。水平照影见雁下,山空答响闻渔歌。
楼下汀洲长芳草,一麾南出彭门道。昨日春游咏白蘋,后夜秋风悲鵩鸟。
黄冈汝海心悠哉,青衫白发多尘埃。采菱伎女今何在,骑竹儿童望不来。
望不来,碧云明月长裴徊。
黄楼歌
君不见熙宁丁巳秋,灵平未塞河横流。澶漫势欲浮东州,斯人坐有为鱼忧。
当时贤守维苏侯,厌术不取三犀牛。跨城岧峣起黄楼,五行相推土胜水,鼍作鼋惊走鞭棰。
三丈浑流变清泚,南来船车鹢衔尾。
使君登览兴如何,舞剑吟笺宾从多。水平照影见雁下,山空答响闻渔歌。
楼下汀洲长芳草,一麾南出彭门道。昨日春游咏白蘋,后夜秋风悲鵩鸟。
黄冈汝海心悠哉,青衫白发多尘埃。采菱伎女今何在,骑竹儿童望不来。
望不来,碧云明月长裴徊。
注释:
黄楼歌:这首诗是苏轼所作的一篇诗作。
君不见:诗人以“君不见”开头的方式引出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叹。
熙宁丁巳秋:熙宁是宋神宗的年号,丁巳是指这一年的年份。
灵平未塞河横流:灵平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未塞指没有筑堤防。
澶漫势欲浮东州:澶漫是指黄河泛滥的情况,东州可能是指黄河下游的某个地方。
为鱼忧:这里的“鱼”可能是指那些因为黄河泛滥而生活在黄河中的人们,他们因此感到忧虑。
苏侯:苏轼的自称或尊称。
厌术:这里指苏轼对于治理洪水的方法或策略的厌倦。
五、六两句:五行相推土胜水,意思是说,由于五行相克的关系,黄河的水势会超过土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灾害的发生。
鼍作鼋惊走鞭棰:鼍(tuó)是一种爬行动物,鼋(yuán)也是一种爬行动物。这两物种在水中相互威胁,如果它们争斗起来,就会惊动周围的其他生物,并导致灾害的发生。
三丈浑流变清泚:这三句话的意思是,黄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泛滥之后,会逐渐变得清澈。
南来船车鹢衔尾:这里的“船车”可能是指运输粮食等物资的船只;“鹢”(yì)是一种水鸟;“衔尾”可能是指船只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样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船只和车辆沿着黄河向南行驶。
使君登览兴如何:使君在这里指的是苏轼本人,他在这里登上高处观看风景,心情如何。
舞剑吟笺宾从多:舞剑吟笺可能是指苏轼在游览时挥舞着剑,吟诵着诗歌,与宾客一起饮酒作乐的情景。宾从多可能是指陪伴他的宾客很多。
水平照影见雁下:这里的“水平”可能是指江水的水平面;“雁下”可能是指大雁在飞翔的过程中,其影子倒映在水面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轼看到江水的水平面倒映着大雁的影子,就好像看到了飞过的大雁一样。
山空答响闻渔歌:山上空旷的地方回荡着渔船上传来的声音,听到渔民的歌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空旷的山间回荡着渔船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了渔民的歌声。
楼下汀洲长芳草:这里的“楼下”可能是指楼前的空地;“汀洲”可能是指河边的小洲地;“长芳草”可能是指长满了芳草的地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楼前空地上生长着茂密的芳草。
一麾南出彭门道:这里的“一麾”可能是指挥手告别;“彭门”可能是指古代徐州的一个城门;“出”可能是指离去。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轼挥手告别离开彭门这个地方。
昨日春游咏白蘋:这里的“昨日”可能是指前一天;“春游”可能是指春天里去郊外游玩;“咏白蘋”可能是指吟诵关于白色的苹花的诗歌。这几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苏轼昨天在春季的时候去郊外游玩,并吟诵了关于白色的苹花的诗歌。
后夜秋风悲鵩鸟:这里的“后夜”可能是指晚上;“秋风”可能是指秋天的风;“悲鵩鸟”可能是指悲伤的鸟叫声。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夜晚的时候,秋风中传来了悲伤的鸟叫声,让苏轼感到悲哀。
黄冈汝海心悠哉:这里的“黄冈”可能是指现在的湖北省黄冈市;“汝海”可能是指汝水;“心悠哉”可能是指心情悠闲自在。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轼的心情悠闲自在,像在黄冈市附近的汝水边一样。
青衫白发多尘埃:这里的“青衫”可能是指穿青色衣服的人;“白发”可能是指头发已经变成白色;“多尘埃”可能是指有很多灰尘。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穿着青衫的诗人现在的头发已经变成了白色,身上沾满了灰尘。
采菱伎女今何在:这里的“采菱”可能是指采摘菱角的活动;“伎女”可能是指从事歌舞表演的女子;“今何在”可能是指现在在什么地方?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从事采菱活动的伎女都到哪里去了呢?
骑竹儿童望不来:这里的“骑竹”可能是指骑着竹子前进;“儿童”可能是指年纪小的孩子;“望不来”可能是指无法看见或者到达。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骑着竹子的孩子无法看见或者到达苏轼所在的这个地方。
碧云明月长裴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望不到苏轼所在的地方,只有碧云和明月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