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
诗句原文:
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
注释:蒹葭和洲渚都是水边常见的植物,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中的水边的景致。凫鹜是一种水禽,在这里用来描绘水边的生态环境。“方”字表现了凫鹜的悠闲状态,“容与”则传达出它们的从容不迫。“歌竹枝”指的是歌唱《竹枝词》的场景,竹枝词是古代巴渝一带的民歌。“不见题鹦鹉”意味着虽然听到了《竹枝词》,但是却没有看到与之相应的鹦鹉舞者。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或者暗示了诗歌中可能隐藏着某种隐喻或故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动物的描绘,以及通过“方”和“容与”等字眼的使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水边景象。诗中没有直接描述鹦鹉,而是以“不见题鹦鹉”来引发读者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思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同时也增加了艺术的美感。整首诗既描绘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境和艺术价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