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闻孰不泪盈巾,宝鉴云亡社稷臣。
帝猎渭滨先得吕,神还嵩岳旧生申。
默调一气归元鼎,坐致群伦入大钧。
孤贱无能报知遇,文章曾许继前人。
申国公挽词
讣闻孰不泪盈巾,宝鉴云亡社稷臣。
帝猎渭滨先得吕,神还嵩岳旧生申。
默调一气归元鼎,坐致群伦入大钧。
孤贱无能报知遇,文章曾许继前人。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诗,作者通过缅怀申国公的生平事迹和功绩,表达了对申国公的敬仰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严谨。以下是逐句释义及其注释:
- “讣闻孰不泪盈巾”:听到申国公去世的消息,谁能不泪流满面?这里“讣闻”指的是接到关于申国公去世的消息,“孰不”表示“谁不会”,“泪盈巾”表示泪水充满了头巾。
- “宝鉴云亡社稷臣”:如同宝镜般明亮而高贵的人(申国公)已经逝去。这里的“宝鉴”比喻为高洁、明净的人或事物,“云亡”表示逝去,“社稷臣”指的是国家的大臣。
- “帝猎渭滨先得吕”:黄帝在渭水之滨狩猎时首先发现了吕氏(这里可能是指吕望,即姜子牙),后成为商朝的重要辅佐者。这里的“帝猎渭滨”指的是黄帝在渭水之滨狩猎,“先得吕”表示首先得到吕氏的帮助。
- “神还嵩岳旧生申”:神回到嵩山,那里有旧生(出生地)的申氏。这里的“神还”表示神灵归来,“嵩岳”指的是嵩山,“旧生申”表示出生于嵩山。
- “默调一气归元鼎”:默默调匀天地之气回归至元始天尊的鼎中。这里的“默调”表示默默调整,“一气”指的是天地之间的元气或灵气,“归元鼎”表示回归到元始天尊的鼎中,象征着回归本源或道法自然。
- “坐致群伦入大钧”:坐着就能使众多众生(包括贤者和凡夫)都进入至高无上的钧天之中。这里的“坐致”表示坐着就能实现,“群伦”指的是众多众生,“入大钧”表示进入至高无上的钧天之中,钧天是道教中的仙境。
- “孤贱无能报知遇”:我这样地位卑贱,无能的人怎能报答您的知遇之恩?这里的“孤贱”表示地位卑贱,“能报”表示报答,“知遇”指的是赏识和重用。
- “文章曾许继前人”:我的文章曾经被您所赏识,并期待后来者能继承您的遗志。这里的“文章”指的是文学创作或学术成就,“曾许”表示曾经被认可或期望,“继前人”表示继续前辈的事业或精神。
整体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申国公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离世的哀悼,展现了申国公的智慧、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同时,通过描绘他生前的事迹和死后的传说,表达了对申国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句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