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肃书来倍痛伤,痛伤穷苦盛时亡。
三千蝉蜕人何处,十载龙山梦一场。
我愧动心非孟子,谁能鼓缶学蒙庄。
夜台难寄登科信,泪滴春衫吊夕阳。
得安肃颜舅书再成哀词安肃书来倍痛伤,痛伤穷苦盛时亡。
三千蝉蜕人何处,十载龙山梦一场。
我愧动心非孟子,谁能鼓缶学蒙庄。
夜台难寄登科信,泪滴春衫吊夕阳。
注释与赏析
- 得安肃颜舅书再成哀词:这是一首宋代诗人杨杰创作的诗歌,表达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 安肃书来倍痛伤:安肃的书信让作者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悲伤,这种情感是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遗憾交织的结果。
- 痛伤穷苦盛时亡:在最繁荣的时候,作者遭遇了巨大的不幸和困苦,这种对比更加重了他的悲痛。
- 三千蝉蜕人何处:如同秋天的蝉蜕皮一样,那些曾经亲近的人现在都在哪里呢?这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人际关系变化的深刻感受。
- 十载龙山梦一场:十年的时间仿佛一场梦境,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如梦幻泡影,令人唏嘘。
- 我愧动心非孟子:自己内心的变化,与古代圣贤孟子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体现了内心的自我反省和道德自省。
- 谁能鼓缶学蒙庄:没有人能够像庄子那样,用简单的击缶之声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 夜台难寄登科信:在阴间的夜晚,难以寄托对人间科举成功的希望或期待。
- 泪滴春衫吊夕阳:眼泪滴落在春天的衣裳上,如同夕阳西下时的余晖,象征着无尽的哀愁和不舍。
总结
《得安肃颜舅书再成哀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面对失去亲友的悲痛以及个人道德反思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作者在人生低谷中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坚守,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