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门墙万柳青,诗人茅屋独凄清。
檐前古木无春叶,可怪东风亦世情。

【注释】:

  1. 寓舍:借住在别人家里。古木:指高大的树。
  2. 桃李门墙:泛指园林、花坛等。万柳:形容树木众多。
  3. 诗人:指作者自谓,以表示谦逊。茅屋:指简陋的居所。
  4. 凄清:凄凉冷落。
  5. 檐前:房檐之下。
  6. 春叶:春天的树叶,比喻生机勃勃。
  7. 可怪:觉得奇怪,不可解。
  8. 东风:春风。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物诗。首二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门墙”二字既点出地点,也暗含了主人的身份。“万柳青”三字形象地描写出了庭院中的美景,使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庭院的美好。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却被“独凄清”四字打破了。第三句写诗人独自居住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但却感到凄凉冷落,这不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与孤独。
    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描写。第四句“檐前古木无春叶”,这是对第三句的进一步补充和解释。原来,这美好的环境并不是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欣赏,而是有许多的人都在欣赏着它。而那些欣赏者,却并非是真正懂得欣赏它的美的人。他们只是在表面上欣赏,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美。这就使得这个美好的景象显得更加凄凉了。
    最后两句是对整个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可怪东风亦世情”这句话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那些欣赏者之所以不能真正理解这个美好的景象的美,是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世俗之情所蒙蔽了。因此,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而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源中去。而只有真正的诗人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美好景象的美。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位高深莫测的诗人形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见的不满和对真实之美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