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山中太史公,二年湖海困飘蓬。
黄天荡里逢惊浪,百里荒前阻逆风。
已到乡闾犹梦魇,每闻车马便心忪。
客来但道先生病,自教应门两秃童。
【注释】
方丈山:在今安徽省歙县,相传为晋代谢安隐居的地方。太史公:指汉代的司马迁。司马迁曾为太史令,故称。二年:即建元二年,公元140年。湖海:泛指朝廷。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行旅无定。黄天荡:在今安徽望江县西南三十里,长江中游的一个沙洲。惊浪:指狂风巨浪。阻逆风:指船逆风而行。乡闾:古代对同姓同族的人聚居处称乡,对异姓异族的人聚居处称为闾。梦魇(yǎn):魇,通“掩”,梦中惊扰之意。心忪(sōng):心神不定。客来但道先生病:意思是说客人来了只是说先生有病而已。自教:自己教育。应门:应接、迎接客人。两秃童:两个和尚。
【赏析】
本诗写一贫士因家贫而辞官归隐,又因病不能出门,只好在方丈山中与太史公作伴。两年之间,他在湖海漂流,困顿不堪;黄天荡里遇惊浪,百里荒前阻逆风,都使他忧心忡忡。他回到家乡,仍梦见不祥之事;每闻车马之声,便心绪不安,甚至有人来访也只是说先生有病而已。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解嘲,说自己虽然穷困潦倒,但是能够教两个小和尚开门迎客,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