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云潢剪素娥,平明门外柰诗何。
灞桥郑五方如许,冰柱刘叉更患多。
众版并题吾岂敢,扁舟乘兴子能过。
不嫌茅舍无毡否,共续长安慷慨歌。
【注释】
①刘知县:指刘叉(1023-1070)。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少府,号东坡居士。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中山”。苏轼的朋友。
②云潢:云气浮动的天象,这里借喻刘叉的诗文。素娥:嫦娥;月中仙子,这里借指刘知县。
③平明:天亮的时候。门外柰诗何:天亮的时候写什么诗呢?奈:无奈。
④灞桥郑五:灞桥是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地,相传汉时此地有郑子尹祠,后改为灞桥驿。郑子尹是东汉名臣郑崇,曾任东都洛阳令。后人以郑为美称。
⑤冰柱刘叉:唐代诗人刘叉,字克明,号龙标,唐宪宗时为进士。他善画,喜作山水墨竹,尤工墨梅。
⑥扁舟乘兴:指乘船顺流而下。扁舟:小船。乘兴:乘顺风。
⑦不嫌茅舍无毡否:不怕住在茅屋中没有毡子。毡,用羊毛等织成的垫子。
⑧共续长安慷慨歌:一起继续唱出长安城的慷慨豪迈的歌谣。
【赏析】
《答刘知县》是一首题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刘知县的友情,并抒发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和对友谊的珍重之情。全诗语言流畅、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一夜云潢剪素娥”,意思是说昨夜天空中乌云翻滚,如同剪刀裁剪着明月般的嫦娥。这里的“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翻滚的景象,使人仿佛能看到那翻滚的乌云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皎洁的月亮剪成了碎片。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夜空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与好友相聚的愉快心情。
次句“平明门外柰诗何”,意思是说到了早上,城门已经打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这里的“柰”字在这里是反问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自信。诗人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应对各种情境,能够写出让人惊叹的诗篇。
第三句“灞桥郑五方如许”,意思是说灞桥上有一位名叫郑五的人,他的才华横溢,如同天上的明月一般明亮。诗人通过比喻,将郑五比作天上的明月,赞美了他的才华和气质。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郑五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友人才华的钦佩和尊重。
第四句“冰柱刘叉更患多”,意思是说冰柱上的冰凌更多了,刘叉的才华也更加出众了。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形容刘叉的才华如同冰柱上结满了冰凌一样繁多和璀璨。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刘叉的赞赏之情,也展示了他对友人才能的欣赏和赞叹。
第五句“众版并题吾岂敢”,意思是说虽然大家都在为这首诗题词,但我并不感到害怕或担忧。这里的“岂敢”表示不敢当,表示谦虚的态度。诗人以自己的谦逊来回应众人的赞誉,展现出他的高尚品质和胸怀宽广的气度。
第六句“扁舟乘兴子能过”,意思是说乘着扁舟的东风,我自会顺利度过。这里的“乘兴”表示顺着兴致,享受自然的乐趣。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尾句“不嫌茅舍无毡否,共续长安慷慨歌”,意思是说如果不介意住在简陋的茅舍中,那就让我们一起唱出长安城的慷慨之歌吧。这里的“慷慨歌”指的是豪放激昂的歌曲或者诗词,象征着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他们对于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