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往赞海陵公,切莫哦诗叹负侬。
妻子父兄皆上禄,民人社稷尽天工。
税存产去须勤割,陂坏田荒与细通。
日暮归来念此哲,尚应无面著惭红。
【注释】
海陵:即南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的祖父。县丞:官名,为宋朝地方行政区县级长官之副职。公:指海陵。哦(ē)诗:吟咏诗歌。负侬:负心之人。上禄:高官厚禄。天工:天然造化。税存产去:税收存留。田荒陂坏:田地荒芜。细通:细究、深究。日暮:太阳西下,傍晚。此哲:此贤人。无面著惭红:没有脸面惭愧地红着脖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南宋权臣秦桧的讽刺诗,其用意是规劝他“不要像当年在杭州任职时那样,吟哦(ē诗)悲叹而自轻自贱”。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首句写诗人在杭州任职期间,曾受到过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更没有沉溺于个人的欢乐之中。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为国家的未来操心忧虑。这种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使诗人在杭州任职期间受到了皇帝的器重和信任,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次句写诗人在任期间,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但却不能忘怀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疾苦。诗人认为,作为一个官员,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民请命,为国分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句写诗人的家庭状况。诗人的妻子儿女都在官场上获得了高位,家族成员也都得到了丰厚的俸禄。这说明诗人在任期间的政绩卓著,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官员家庭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四句写民间的情况。在诗人的治理下,民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社会也变得更加和谐安定。这是诗人在任期间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之一。同时,这也说明诗人在治理过程中注重民生问题,关心民众疾苦,为民众谋取了福利。
第五句写诗人与民同乐的情景。诗人在任期间,不仅关注国家的大事,还关注民间的情况。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与民众一起劳作、一起生活。这种亲民爱民的行为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六句写诗人勤政廉政的品质。诗人在任期间,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这种精神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
第七句写诗人对国家的忠诚。诗人在任期间,始终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认为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他在任职期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句写诗人对自己的要求。诗人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这种自我要求的精神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第九句写诗人的谦逊态度。诗人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自己。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他在与人交往中总是保持低调、虚心求教的态度,不断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谦逊的态度使他更加受到人们的敬重和信赖。
第十句写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人深知国家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他担心自己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从而导致国家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之情。这种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责任感是他始终坚守自己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十一句写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诗人坚信只要自己始终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奋发向前,国家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他期待着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实现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这种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所在。
第十二句写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祝福。诗人相信在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国家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他也衷心祝愿国家能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强。这种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体现了一位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政治家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