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水足镜新磨,竺寺云深着色多。
双桨满城舟子唱,一犁无数老农歌。
冬温无计邀滕六,春旱愁人似石皤。
但得新年堪浸种,不嗔花事雨中过。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竺寺:即上天竺寺,在杭州西湖北岸,为著名古刹。着色多:指天空云朵颜色繁多。一犁无数老农歌:指春雨滋润,庄稼长得茁壮,农民们欢唱丰收之歌。

滕六:滕宗谅的字,曾任户部尚书。石皤:即王安石的号。

【译文】

西湖里的水充足得可以当镜子来磨,上天竺寺的云层深厚,色彩斑斓。

满城中到处都是船夫划桨的声音,老农们在田间耕作,歌唱收获的喜悦。

无法邀请滕宗谅到家中品茶赏景,因为冬日严寒难以取暖。

只有新年来临之际,才能趁着雨水浇灌庄稼,希望不要因为雨水而错过种植的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西湖初冬景色的七言律诗。

首联“西湖水足镜新磨,竺寺云深着色多。”写景,点明题旨,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西湖之水,源远流长,碧波荡漾,是杭州的象征。诗人登上宝石山,放眼四望,只见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明镜,映衬着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竺寺云深”一句,描写了天竺寺周围的云彩,浓淡相宜,变幻无穷,增添了山水之间的空灵、幽静之美。

颔联“双桨满城舟子唱,一犁无数老农歌。”写人,描绘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漫步在湖边,耳边响起船夫们嘹亮的歌声,他们划着双桨,满载而归;田野上,老农们挥动铁犁,辛勤耕作;远处,渔夫们驾着渔船,撒网捕鱼。这些劳动者的辛勤劳作,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画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敬意。

颈联“冬温无计邀滕六,春旱愁人似石皤。”用典故抒发情感。滕宗谅(1045~1126),字宗谅,北宋大臣、文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王安石曾称赞他的才华:“滕子京(滕宗谅字)为法吏,有才干。使蜀中至今思之。”这里的“滕六”,指的是滕宗谅。而石公(指石曼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与王安石友善。他因被诬陷“结党营私罪”而被贬谪岭南,后遇赦北归,途经金陵时病逝。这里的“石皤”,是指王安石的朋友石曼卿。诗人用这两个典故表达出自己对滕宗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仕途不如意的感慨。

尾联“但得新年堪浸种,不嗔花事雨中过。”写景,寄托情怀。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