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梅柳自知新,病里形容只向陈。
春色不干枯木事,明朝贺岁莫通宾。
【注释】
- 两绝句:指诗题中的“江边梅柳自知新,病里形容只向陈”为第一首绝句;“春色不干枯木事,明朝贺岁莫通宾”为第二首绝句。
- 谕铃下:即“喻钟下”,喻指喻皓。喻皓曾以《安禄山事迹》赐与张昌宗,后被张昌宗诬陷而遭杀害。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时写给张昌宗的。
- 腊月:农历十二月,这里指除夕。
- 自:自然。
- 知:知道,自觉。
- 病里:因病在床。
- 形容:形容自己的容貌。
- 陈:陈旧,衰败。
- 枯木:比喻衰弱的人。
- 通宾:同席共饮。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为台州刺史期间,除夕夜,面对病中容颜衰老的张昌宗,告诫他不要同他一起饮酒作乐,以免招祸上当。
首句“江边梅柳自知新”,暗用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见《苏东坡诗集》)之句意,说自己虽然身居江滨梅树之下,但心中自有新意,不因环境改变而忘却自己的志向。“自知新”,是说人到晚年应当懂得珍视自己,珍惜自己的才华、年华。
次句“病里形容只向陈”,语出《晋书·王坦之传》:“坦之年垂八十,齿落更出,形骸已往……每至冬月,辄自结草为絙,织成布衣,朝霞初旦,正尔着之。时人以为老至如此,乃能如此。”意思是说年迈之人应该像王坦之那样,保持一种恬淡的态度,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只向陈”,指人到了晚年,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美,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外在的年轻和美丽。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春色不干枯木事,明朝贺岁莫通宾。”意思是说春天的景色不会使枯萎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所以你不要因为新春的到来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这里的“干枯木事”是比喻那些已经失去活力和希望的人们。“莫通宾”,是指不要同这些人一起喝酒作乐,以免招来灾祸。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自己和他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事的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不要让自己在晚年的时候后悔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