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于天地间,体物而不倚。
其数为天一,众有之所始。
其辰为壬癸,重任之所揆。
其德为智端,非非而是是。
其声为羽音,宇覆而物止。
精为九霄月,脉为百川水。
上为云千峰,下为雾五里。
春雨散膏腴,秋霜敛华靡。
露滋夏畦活,雪唤冬麦起。
五行虽异生,宰割由一轨。
火蒸妃合卺,金铸母生子。
凿土得乱泉,斫木出脂髓。
瀑垂石山巅,汞出砂坑里。
盛德其神乎,有生皆具此。
虽然此其源,万变难比拟。
盍往观其流,庶几有穷已。
前稽夏书意,后考周雅旨。
河为中国经,江作南邦纪。
济溢陶邱阴,汉合武昌涘。
桐柏浚灵源,鸟鼠导幽趾。
弱水沉一毛,泾泥灌千埤。
八水壮函秦,三川贯熊耳。
汾潞表参墟,睢漳雄楚芈。
洞庭汩南放,彭蠡浩东迤。
震泽古垂声,巢湖晚呈诡。
东南有巨海,万派所奔委。
《水图诗寿王丞相》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中的水,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景象和现象。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水于天地间,体物而不倚
“水在天地之间”,指的是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体物而不倚”意味着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它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化,不固守一格。
其数为天一,众有之所始
“天一”是数学中的基本数之一,也是万物的起源。这句话意味着水的形态多种多样,是所有事物的起点。
其辰为壬癸,重任之所揆
“辰”在这里指的是时间,“壬癸”是古代对时间的称呼。这句话表示水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状态,它是人们预测未来的重要依据。
其德为智端,非非而是是
“德”在这里指的是水的性质或特征,“智端”是指智慧的开始。这句话强调了水的智慧性质,既不是是非,但又是正确的。
其声为羽音,宇覆而物止
“羽音”指的是水的声音,如同羽毛般轻柔。“宇覆而物止”意味着水覆盖了万物,使它们停止运动。
精为九霄月,脉为百川水
“精为九霄月”指的是月光清澈、明亮。“脉为百川水”则是指大河之水奔流不息。
上为云千峰,下为雾五里
“上为云千峰”意味着天空中有上千座山峰,云雾缭绕。“下为雾五里”则是指地面上有五里的雾气。
春雨散膏腴,秋霜敛华靡
春天的雨水滋养着大地,秋天的霜降带走了花朵的华丽。这句话描述了雨水和霜降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
露滋夏畦活,雪唤冬麦起
夏天的露水滋润着田地,冬天的雪唤醒了沉睡的麦苗。这句话描述了露水和雪对于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五行虽异生,宰割由一轨
虽然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同,但它们都在一个统一的规律之中生成。这句话强调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统一规律。
火蒸妃合卺,金铸母生子
这里提到了“火蒸妃合卺”,意味着火的力量可以融化新娘的面纱;而“金铸母生子”则是说金属可以铸造出母亲的形象。这句话展示了火和金属的不同作用和象征意义。
凿土得乱泉,斫木出脂髓
通过挖掘土壤和砍伐树木,可以获得泉水和油脂。这句话表达了自然资源的宝贵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瀑垂石山巅,汞出砂坑里
瀑布从山顶垂下,而汞则出现在沙坑里。这句话描述了自然景观中的不同元素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盛德其神乎,有生皆具此
这里的“盛德”指的是高尚的品质或力量。这句话强调了无论何种生命形式,都拥有这种特质。
虽然此其源,万变难比拟
尽管水的源头是固定的,但它的形态和功能却是多样且不断变化的。这句话表达了对水这种自然现象多样性的认可。
盍往观其流,庶几有穷已
“盍往观其流”意味着何不去看看水流的方向。这句话鼓励人们去观察和理解自然的流动和变化。
前稽夏书意,后考周雅旨
“前稽夏书意”指的是回顾《尚书》中的内容,“后考周雅旨”则是指参照《诗经》中的诗意。这句话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和引用。
河为中国经,江作南邦纪
黄河是中国的大河,长江则是南方的象征。这句话体现了中国河流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济溢陶邱阴,汉合武昌涘
“济溢”指的是江河的水流入湖泊或沼泽,“陶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武昌”是今天的地名。这句话描述了河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桐柏浚灵源,鸟鼠导幽趾
“桐柏”是一座山的名字,“浚灵源”指的是挖掘出水源。“鸟鼠导幽趾”则是指鸟儿和老鼠引导人们找到水源的位置。这句话描述了自然界生物对水源的探寻和保护。
弱水沉一毛,泾泥灌千埤
“弱水”是一种传说中的水域,“泾泥灌千埠”指的是用泾河的泥土来灌溉农田。这句话体现了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八水壮函秦,三川贯熊耳
“八水”指的是黄河的八条支流,“三川”指的是长江的三条主要支流。这里描述了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河流系统的丰富性。
汾潞表参墟,睢漳雄楚芈
“汾潞”是两个地名,分别代表北方地区的两个城市;“睢漳”是另一个地名;“雄楚芈”指的是楚国的强大和美丽。这句话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重要性。
洞庭汩南放,彭蠡浩东迤
“洞庭”是湖名,位于湖南省;“彭蠡”是另一个湖名,位于江西省。这里描述了中国的湖泊及其位置。
震泽古垂声,巢湖晚呈诡
“震泽”是湖名,位于江苏省;“巢湖”是另一个湖名,位于安徽省。这些湖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景色。
东南有巨海,万派所奔委
“东南”指的是中国东南方向,“巨海”指的是东海或者南海。这句话描绘了中国海域的宽广和众多河流的汇集。
这首诗通过对水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水的自然特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