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风露交,落叶满长陌。
荆扉昼常闭,寂寂无行迹。
东方有一士,素袍深可惜。
时复墟曲中,载醪祛所惑。
遥遥至南荆,此士再难得。
【解析】
“凄凄风露交,落叶满长陌”两句,写胡生东归时所经之地风霜凄清,秋叶落满长路。
“荆扉昼常闭,寂寂无行迹”两句,描绘胡生所经之地,门紧闭,无人迹,胡生也因旅途劳顿而闭门不出,故人踪杳然。
“东方有一士,素袍深可惜”两句,写胡生在途中偶见一位素衣儒雅之士,其风度令人赞叹,但因时间仓促,来不及与这位素士结交,只能怅然离去。
“时复墟曲中,载醪祛所惑”两句,写胡生途经村野小路时,看到有人携酒自酿,为行人解忧,因此感到由衷的欣慰。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胡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赏析】
这是一组五言诗,每句七字,共四首。前二首是说胡生东归,一路上所见所闻;后二首是说胡生东归后的所见所感。
第一首:“凄凄风露交,落叶满长陌。”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胡生东归时所经之地风霜凄清,秋月惨淡,落叶满路的景象。从诗人的用词上看,他似乎对这种景色并不讨厌,相反,却有一种欣赏之情,如:风、露、长陌、落叶等等。然而,这只是一种表象上的欣赏,实际上,诗人此时的心情却是十分凄凉的。因为,此时的他已经踏上了漫长的旅途,而他所要到达的地方,却遥遥无期。于是,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惆怅和失望。
第二首:“荆扉昼常闭,寂寂无行迹。”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所见之景。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把“荆扉昼常闭”与“寂寂无行迹”作了对比。前者表明胡生所经之地是偏僻荒凉之地,后者则说明胡生此时已远离故乡多年,连自己的影子都看不到。这种情景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家乡的时候,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遭遇,那时的他也曾经像胡生一样,四处漂泊,无依无靠。如今想来,不禁感慨万分。
第三首:“东方有一士,素袍深可惜。”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见到一个穿着素净衣裳的士子的情景。这位士子的出现给胡生带来了一种意外的喜悦。他以为这位士子一定是自己的老朋友或者是旧相识,于是就上前打招呼并询问他的姓名。可是这位士子却回答说他并不是胡生的朋友或熟人,而是自己一个人。胡生听了这话,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个素净衣裳的士子竟然是一个独居的人。这时,胡生不禁感到十分惋惜,因为他觉得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太孤单了。
第四首:“时复墟曲中,载醪祛所惑。”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经过村庄时所看到的情景。在这里,诗人又一次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墟曲中”与“时复墟曲中”作了对比,前者表示胡生经过了村庄,而后者则表示他已经多次走过这样的村庄了。这样看来,胡生已经在这一片土地上走了很长时间了。而在这个村子里,胡生也看到了许多与他一样在外漂泊的人,他们也都是独自行走在人生道路上。这时,胡生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他想起了自己曾经也像这些陌生人一样,孤独地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对胡生东归路上所见所闻的描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描写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胡生东归路上所见所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胡生东归之路的同情和惋惜;通过对胡生东归之后所见所感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胡生孤寂生活的同情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