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之高不知其几仞兮,但见燕雀仰视如冥鸿。风之来不知其几里兮,但见南海北海声逢逢。
我时醉卧洞庭之北巴山东,耳边澒洞呼汹怖杀侬。
起来欠伸拍鸿蒙,问谁作此狡狯变化惊盲聋,乃是清江江上盘园翁。
翁本自与时人同,袍带靴笏从儿童。亦尝随牒作小史,亦尝建纛称元戎。
偶然兴尽自返盘园中,意行倦止由心胸,岂与郢中小儿论雌雄。
儿曹颠倒鸡著笼,金朱眯眼视梦梦。仰见騄骥脱鞅行青空,便欲俎豆老子配食蜚廉宫。
纷纷俗论安足穷,二三君子人中龙。南安太守科甲高,袖有桂馆之香风。
庐陵相公名位高,笔有造化之春风。雨岩居士卧榻高,句有湖海之英风。
三君合谋奏天公,急羁此老勿使慵。国于羊角九万里,奄有九霄寒露之空蒙。
封师巽伯为附庸,不许抗表辞官封。向来挂冠冠愈穹,老子一笑朱颜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高风台歌》。
诗句解释:
- 台之高不知其几仞兮,但见燕雀仰视如冥鸿。——高台之高无法估量,只见燕子麻雀仰望如同大雁;
- 风之来不知其几里兮,但见南海北海声逢逢。——风从何处吹来?只见南海北海声音相撞;
- 我时醉卧洞庭之北巴山东,耳边澒洞呼汹怖杀侬。——我时常喝醉后躺在洞庭湖北面的巴山之上,耳中轰鸣,惊心动魄;
- 起来欠伸拍鸿蒙,问谁作此狡狯变化惊盲聋,乃是清江江上盘园翁。——起身伸懒腰拍打着虚空(即混沌),询问是谁如此狡猾地变换出各种声音使盲者、聋者感到惊异,原来是清江江上的盘园老人;
- 翁本自与时人同,袍带靴笏从儿童。——老头本来就与当时的人一样,穿着袍子带着官帽戴着头巾,跟孩子们一起玩;
- 亦尝随牒作小史,亦尝建纛称元戎。——也曾经随着文书记录做过小官员,也曾经建立旗帜自称过将军;
- 偶然兴尽自返盘园中,意行倦止由心胸,岂与郢中小儿论雌雄。——偶尔兴致到了就自己回到盘园中休息,意兴阑珊时就停止行动,难道要与郢中的孩子讨论谁更厉害吗?
- 儿曹颠倒鸡著笼,金朱眯眼视梦梦。——小孩子颠倒了鸡笼,用金色和红色装饰双眼看着梦境般的世界;
- 仰见騄骥脱鞅行青空,便欲俎豆老子配食蜚廉宫。——抬头看见千里马摆脱缰绳在青天上奔驰,就想要将老子配在飞廉宫中享受美食。
- 纷纷俗论安足穷,二三君子人中龙。——纷纷俗论哪里能穷尽?三位君子都是人中的蛟龙;
- 南安太守科甲高,袖有桂馆之香风。——南安太守科举成绩很高,衣袖中有桂林宾馆的香气;
- 庐陵相公名位高,笔有造化之春风。——庐陵相公名声地位都很高,笔力有创造天地万物的春风吹拂;
- 雨岩居士卧榻高,句有湖海之英风。——雨岩居士躺在床上高枕无忧,文辞具有湖海一样的豪迈气概;
- 三君合谋奏天公,急羁此老勿使慵。——三位先生合力向上天禀告,赶快拘禁这位老人不要再让他闲散;
- 国于羊角九万里,奄有九霄寒露之空蒙。——国土疆域广阔如羊角九万里,统治着九重云霄之中寒露覆盖的天空;
- 封师巽伯为附庸,不许抗表辞官封。——封师巽伯被封为附庸,不允许抗命不辞官职;
- 向来挂冠冠愈穹,老子一笑朱颜红。——以前摘下官帽帽子更加高大,老子笑了面颊变红。
赏析:
李贺的诗歌以瑰丽想象、奇特夸张著称,常借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形象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这首《高风台歌》就是通过描绘一个虚构的故事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
诗中描述了一位高风亮节的人物,他远离尘嚣,饮酒醉卧在洞庭湖畔的巴山上,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当他站起身来时,感叹世间的荣辱得失,不愿与人论长短高低。他的孩子们还在玩着游戏,而他则已经回到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中。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儿曹”指的是小孩们,他们天真无邪,只知道玩耍和快乐。而大人的世界却充满了名利和权力之争,让他们感到困惑和痛苦。因此,作者希望这些小孩们能够保持纯真和善良,不被世俗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描写这位高洁之士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不屑一顾。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也富含深意,比如“冥鸿”、“青空”、“楚尾吴头”等,都暗示着诗意的深远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