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十万拥貔貅,紫塞年年大有秋。
不是颉羌求款附,为君唾手取灵州。
【注释】
政和二年:宋徽宗政和年号,公元1112—1117年。鄜延帅府:北宋陕西路的都统制官署。大阅:阅兵。即席:就座,当场。献帅座:向帅座呈献诗。贾公:指贾昌朝。他是宋哲宗时人,曾任过枢密使、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因与蔡京有矛盾而被贬为商州团练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加贾昌朝被贬商州团练使后的一次宴会上,当场作的一首诗。全诗以议论为主,语言平易自然,风格质朴无华。
首句“天兵十万拥貔貅”,用“貔貅”这个神话中能食虎豹的猛兽来比喻宋朝军队的英勇无敌,气势非凡。接着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赞美这些天兵:“紫塞年年大有秋。”意思是说,自从西夏被消灭以后,西北边疆地区已经恢复了安宁,国势强盛,每年都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睦的美好愿望。
中间四句则是针对贾昌朝被贬一事而发的议论。首先说:“不是颉(jié)羌求款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朝廷的恩威政策使得西夏主动归附的话,那么他们早就会像敌人一样来侵犯我们了。这里既表明了朝廷的恩威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暗示了朝廷应该继续采取这一政策,巩固边防。接下来又说:“为君唾手取灵州”,意思是说,只要皇上英明果断,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复西夏的失地,夺回灵州的。这是对朝廷的一种期望和鼓励,也是对贾昌朝的一种安慰和鼓励。
整首诗通过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报负精神。同时,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多的修饰,但却有一种深深的情感在里面,让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