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风暖扬春晖,的皪寒光照铁衣。
壮士衔枚听传令,边鸿敢傍阵云飞。

【注释】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 —— 这是诗作的写作时间。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这是诗作的题目。

旌旗风暖扬春晖,的皪寒光照铁衣 —— 春风使旌旗上飘扬着的旗帜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明,而冷冽的寒光却映照着士兵坚毅的铁甲;这里的“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的皪”指寒冷的日光,“寒光照铁衣”是说铁甲被照得发出寒光,这两句的意思是:旌旗迎风飘扬如春日的阳光,士兵们的盔甲在冬日寒光中显得特别坚固。

壮士衔枚听传令,边鸿敢傍阵云飞 —— 壮士们紧咬着嘴唇,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只听到主帅一声声的命令;战士们就像边塞的鸿雁一样,敢于贴近敌阵,勇敢地飞翔。

【赏析】

此词为北宋政和二年(1112)三月二十四日,时任鄜延节度使、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兼知米脂军州事的贾昌朝,在府署举行阅兵仪式时所作的《贾公凯歌》。词中描写了将士们在寒冬腊月里接受检阅时的英姿飒爽,表达了作者对将领和士兵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的赞扬。

词一开始,作者便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使旌旗上的旗帜在温暖的阳光下格外鲜明,而寒光则映照着士兵坚毅的铁甲。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现了士兵们在寒冬腊月里仍然坚持训练的情景,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勇敢。

词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士兵们在检阅场上的威武形象。他们紧咬着嘴唇,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只听到主帅一声声的命令。这种场面既展示了士兵们的勇敢和机智,也体现了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听从指挥的能力。

词人以“边鸿敢傍阵云飞”一句结束了全词。在这里,作者用“边鸿”来形容士兵们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像边塞的鸿雁一样,敢于贴近敌阵,勇敢地飞翔。这句词既表达了士兵们的英勇精神,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热爱。

此词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智慧、忠诚的将军形象,展现了士兵们在寒冬腊月里依然坚守岗位、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忠诚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