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春将半,僧房客暂休。
连山花雾暗,半岭竹云愁。
将士戈犹枕,书生笔屡投。
黠羌兵未戢,上有自焚忧。

诗句如下:

地僻春将半,僧房客暂休。
连山花雾暗,半岭竹云愁。
将士戈犹枕,书生笔屡投。
黠羌兵未戢,上有自焚忧。

接下来为您提供该诗的详细赏析:

  1. 注释
  • 地僻春将半:地方偏僻,春天才过一半,意味着诗人所处的环境相对偏远。
  • 僧房客暂休:僧人的客房中,客人暂时休息,反映出一种宁静或遁世的氛围。
  • 连山花雾暗:连绵的山脉上,花朵和迷雾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
  • 半岭竹云愁:山半腰的竹林里,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忧愁和忧郁的感觉。
  • 将士戈犹枕:战士们的武器仍放在枕头边,反映了战争的紧张和士兵的生活状态。
  • 书生笔屡投:文人墨客们不断书写诗文,表达了他们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关注。
  • 黠羌兵未戢:狡猾的羌族人的军队并未平息,暗示着边疆的不稳定和战争的威胁。
  • 上有自焚忧:国家最高统治者也因担忧而自焚,反映了国家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危机。
  1. 译文
  • 虽然地方偏僻,但春天已经过去一半,僧侣的客房让游客暂时休息。在连绵的山脉上,花朵被迷雾遮掩,山半腰的竹林里云雾弥漫,增添了一种愁绪。士兵们的武器仍然放在枕边,文人不停地书写诗文。边境的羌族人还未平息,国家最高统治者也因此焦虑。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关注。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诗人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花雾”、“竹云”和“戈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这首《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高的诗作,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表达。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更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活现状。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