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茫茫歌紫芝,人间无路瞻尨眉。
太子介使招忽往,高祖问省心先知。
翁身商山名八极,此时不出汉事危。
敢惜双足惜汉鼎,非私刘氏私黔黎。
欠呵千年橘中棋,华阴堕驴者为谁。
以下是对《读四皓传》逐句的解读:
- 诗句翻译:白云茫茫歌紫芝,人间无路瞻龙眉。太子介使招忽往,高祖问省心先知。翁身商山名八极,此时不出汉事危。敢惜双足惜汉鼎,非私刘氏私黔黎。欠呵千年橘中棋,华阴堕驴者为谁。
- 译文解读:
- 第一句:“白云茫茫歌紫芝,人间无路瞻龙眉。”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心境。诗人在无边的白云下采摘紫色的灵芝,仿佛置身于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仙境。然而,面对世间的纷扰和困境,他只能仰望着那些高贵的人物,感叹自己的无力和渺小。
- 第二句:“太子介使招忽往,高祖问省心先知。”这里描绘了一位太子使者匆匆赶来的场景。这位使者可能是为了某种急迫的事情而来,而高祖则急于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细节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权力的争夺。
- 第三句:“翁身商山名八极,此时不出汉事危。”这句话通过“商山四皓”的形象来隐喻那些坚守道义、不为权势所动的高士。他们的隐居生活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尚品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于汉朝命运的担忧,认为如果这些人不出来干预,国家可能会陷入危机之中。
- 第四句:“敢惜双足惜汉鼎,非私刘氏私黔黎。”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认为保护国家的基石(即“汉鼎”)比个人的利益更为重要。这里的“黔黎”指的是百姓,诗人呼吁大家不要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应该共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努力。
- 第五句:“欠呵千年橘中棋,华阴堕驴者为谁。”这两句诗通过对“橘中之棋”和“华阴堕驴”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弱点。诗人认为这些现象是导致社会动荡和人心不稳的根源,而具体指涉的对象则是那些因贪恋权位而失去理智的人。
- 赏析: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政治局势和社会风气的独特见解。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同时,诗人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关键词注释:
- 白云:象征高洁的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 紫芝:通常代表仙草,象征着超凡脱俗或长生不老。
- 龙眉:形容人的眉毛修长有力,常用来形容帝王或贵族的气度不凡。
- 太子介使招忽往:指太子派来的使者急忙前来召见或召唤某人。
- 高祖问省心先知:指皇帝询问如何处理事务或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远见。
- 商山四皓:四位隐士,以他们不问世事的生活方式闻名于世。
- 汉鼎:指国家的根基或政权。
- 黔黎:古代对百姓的称呼,泛指人民大众。
- 诗词背景:《读四皓传》是宋代诗人黄大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四皓是指四位隐居深山的高士,他们在秦末汉初的政治环境中选择了远离喧嚣,过着清静的生活。黄大受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在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普遍推崇儒家思想,倡导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风貌。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思考和批判。
《读四皓传》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古诗。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政治局势和社会风气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黄大受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艺术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