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旱何秋雨,无禾始水声。
病民岂天意,致此定谁生。
汤爪宁须剪,桑羊可缓烹。
小儒空自叹,得到凤凰城。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于旱灾和降雨的不同态度。

第一句“已旱何秋雨,无禾始水声”表达了对已经发生的旱灾的无奈。这里的“秋雨”可能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但因为“无禾”(没有庄稼)的出现,使得这股希望被打破,只剩下“水声”。

第二句“病民岂天意,致此定谁生”则是诗人对旱灾的原因的思考。他认为旱灾并非上天的意志,而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这里的“病民”可能是指对人民的损害或苦难。

第三句“汤爪宁须剪,桑羊可缓烹”则是一种对自然的态度。这里的“汤爪”和“桑羊”可能是比喻,表示在干旱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这种困境。

第四句“小儒空自叹,得到凤凰城”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感叹命运的不公。而最终他得到的是“凤凰城”,可能是一个美好的比喻,表示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旱灾的发生及其原因、应对方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诗人以“视旱过雨”为题,巧妙地将旱灾与降雨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现象的不同看法。同时,诗人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多维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