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翻词笔,清霜逼谊风。
不应盛名下,未著玉堂中。
剩欲公留此,其如帝望公。
从今摩病眼,看到火城红。

【注释】王吉是北宋诗人苏轼的好友,曾任明州(今浙江宁波)知州。

【赏析】此诗作于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时苏轼在杭州任职,王吉由明州调任杭州。苏轼送别王吉到杭州任所,并写两首绝句赠之。

第一首,起句“碧海翻词笔”,是说王吉才高八斗,有如碧海翻腾着词锋和文采,下句“清霜逼谊风”,则暗喻王吉为官清廉,正直无私。二句中“碧”字、“清”字用得极为准确,既突出了王吉的文采风流,又表现了他清廉的品格。三句“不应盛名下”,语意双关,既是说王吉不应因自己名满天下而自骄自傲,也是指王吉的才学不应埋没,应发挥出来。四句“未著玉堂中”,则是说他虽名满天下,但尚未被朝廷重用。五至七句,诗人劝勉朋友不要因自己在朝廷中的遭遇不佳而气馁灰心,仍应保持自己的节操与才能,并希望友人能像李白那样,在官场失意后,还能继续施展抱负,直至功业成行。

第二首,起句“剩欲公留此”,是说诗人虽然已经离开此地,但还是想多留些日子,多陪陪朋友。二句“其如帝望公”,则是说即使诗人想多留些日子,但皇帝也希望他能早日回京。这里用一个“望”字,既表现了皇帝对王吉的殷切期望,同时也表现了王吉自己对朝廷的眷恋之心。三句“从今摩病眼”,语出杜甫《登岳阳楼》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朱门沉沉按歌舞,路有冻死骨。”诗人用此诗意指自己已厌倦了仕途的奔波劳碌,希望能回到故乡去享受宁静的生活;同时,也是暗示自己虽有病在身,但仍要努力上进。四至六句“看到火城红”,“看”即观赏之意,“火城”,即杭州。“火城红”,是说杭州的景色犹如火一样鲜艳夺目。诗人以火红的景色比喻杭州的景色,既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

虽短小精悍,却感情真挚,语言简练,且含蓄蕴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东坡题跋》卷六《书摩崖后》:“予昔游杭,尝见张司封公所书《摩崖》,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乃西湖得山水本色语也。子瞻晚年喜作此语。然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皆未及此十语之妙也。然此数语者,乃子瞻少年时所作,岂可谓之无本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