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春全盛,池塘燕学飞。
晚晴还小立,暮色不能归。
草远天无壁,苔深水有衣。
山居自清绝,不必扣禅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分析,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花柳春全盛”:春天里花开得旺盛,柳树长得茂盛(春色)正浓。
“池塘燕学飞”:燕子在池塘边筑窝(春意盎然)。
“晚晴还小立”:傍晚时天气放晴,我仍然站在那里(欣赏风景)。
“草远天无壁”:草丛离远了,天空没有界限,形容山高水远(开阔的景色)。
“苔深水有衣”:苔藓覆盖的山石上,水波荡漾,好像衣服(水中的倒影)。
“山居自清绝”:在山中居住自然清静,无需去敲禅寺的门。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作者隐居山林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纷扰的情怀。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相生。全诗以“春”为线索,将“花柳”、“池塘”、“燕”、“天”连缀成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答案】
译文
春天里花开得旺盛,柳树长得茂盛(春色)正浓。
燕子在池塘边筑窝(春意盎然)。
傍晚时天气放晴,我仍然站在那里(欣赏风景)。
草丛离远了,天空没有界限,形容山高水远(开阔的景色)。
苔藓覆盖的山石上,水波荡漾,好像衣服(水中的倒影)。
在山中居住自然清静,无需去敲禅寺的门。(表达作者归隐田园的情趣。)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之一。罗隐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他一生沉沦下僚,但并不消极颓废,而是始终怀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积极入世之志;他关心民生疾苦,渴望建功立业,因而多次上书皇帝,请求起用。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许多政治主张都未能实现。罗隐曾隐居九峰山,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登临山岗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