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客来中散,诗僧约惠勤。
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
万事休多问,三杯且一醺。
君看醉中语,不琢自成文。

注释:

酒客来中散,诗僧约惠勤。

酒客来到中散(指晋代的名士嵇康)的家中,与诗僧惠勤共饮。

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

一起聆听茅屋外的雨声,增添香炉中燃烧的博山(一种香料)的香气。

万事休多问,三杯且一醺。

万事不要过多地询问,只喝三杯酒就醉了。

君看醉中语,不琢自成文。

你瞧,醉汉说的话,都是不加修饰的自然流露,无需雕琢便成了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和罗巨济山居时所作。他与罗巨济饮酒作诗,共度良宵。他们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互相鼓励,互相激励。他们在一起喝酒吟诗,共同品味人生百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首联“酒客来中散,诗僧约惠勤”描绘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中散是指嵇康,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音乐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他的诗才横溢,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而惠勤则是一位诗僧,他以诗歌为伴,过着清静的生活。他们的友谊深厚,共同饮酒吟诗,相互切磋,互相激励。

颔联“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则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茅屋下的大雨淅淅沥沥地落下,诗人却并不在意,只是静静地聆听着;而香炉中的博山(一种香料)散发出阵阵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了杜甫的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颈联“万事休多问,三杯且一醺”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在世,何必多愁善感呢?与其这样无谓地烦恼,不如好好享受生活的乐趣。于是,他选择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以此来忘却烦恼。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尾联“君看醉中语,不琢自成文”则是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赞美。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并不是刻意雕琢出来的,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只有真正理解生活的人才能理解艺术,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