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遗耆老,人谁尚典刑。
向来卿月白,无复史天青。
诗派回风雪,心源贝叶经。
故应书带草,和露泣康成。

【注释】

耆老:指年纪大的老臣。典刑:典刑是古代刑法,这里指法律。回风雪:指诗人的诗风。贝叶经:佛教经文的一种,这里指佛家经典。和露泣康成:指晋人王献之,字子敬,善书法,有《临江贴》等名篇传世。

【译文】

上天不会遗弃老人,谁还会看重法律呢?

以前月色皎洁如白,如今史籍已不再青蓝。

诗歌风格像狂风暴雪一样,心源却像贝叶经一样博大精深。

所以应该写带草书,带着悲伤泪滴在王献之的《临江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郑恭老所写的挽词。郑恭老(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人,曾官至少卿,以文学知名于世。他的《咏怀诗》中有“天不遗耆老,谁尚典刑”,“向来卿月白,无复史天青”等句。此诗首二句即用其意:“天不遗耆老,人谁尚典刑”。意思是说:上天不会遗弃老人,谁还会重视法律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郑恭老这位年迈的重臣去世的惋惜之情。接着两句:“向来卿月白,无复史天青”,则是对郑恭老的赞颂。意思是说,以前郑恭老的风采犹如皎洁的月光,如今他去世了,再也不能像昔日那样清白了。这两句诗既赞美了郑恭老的才华,又感叹他的早逝。

中间四句则从反面加以衬托,进一步赞美郑恭老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诗派回风雪,心源贝叶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诗风如同狂风暴雨,心地宽广如同贝叶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郑恭老的崇高敬意。因为郑恭老是一位文学家,而自己的诗风也受到他的影响,所以诗人用“回风雪”比喻自己的诗风,用“心源贝叶经”比喻自己胸怀的广阔。最后两句:“故应书带草,和露泣康成。”则是对郑恭老的哀悼之情的表达。意思是说:我应当用带有草书的纸来记录郑恭老的生平事迹,让这些文字带着悲伤泪水在王献之的《临江贴》上流淌。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郑恭老的追悼之情,又体现了他对王献之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郑恭老的赞颂以及对自己的诗风和胸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前辈人物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以及诗人自身的才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