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缭双衣带,桥森百足虫。
伞声松径雨,巢影柳塘风。
犬误随行客,牛偏识牧童。
追程非要缓,路滑试匆匆。
宛陵道中
溪缭双衣带,桥森百足虫。
伞声松径雨,巢影柳塘风。
犬误随行客,牛偏识牧童。
追程非要缓,路滑试匆匆。
注释:
- 宛陵道中:在宛陵的路途中。宛陵,古代地名,今属安徽省宣城市。
- 溪缭双衣带:溪流环绕着两条像衣带一样的水流。缭,缠绕。
- 桥森百足虫:桥上密集地站着许多百足虫。百足虫,一种昆虫,身体有数百节,故称。
- 伞声松径雨:伞上的水滴声在松林中的小路上发出。
- 巢影柳塘风:鸟巢的影子映衬在柳树的塘边。
- 犬误随行客,牛偏识牧童:狗狗跟随旅行的人,而牛则特别熟悉放牧的孩子。
- 追程非要缓,路滑试匆匆:追赶路程时,必须要放慢速度,但因为路况滑,只能尝试快速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宛陵道中的自然景色和动物们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首句“溪缭双衣带”以溪水环绕的双流比喻为衣带,形象生动;第二句“桥森百足虫”则是对桥上百足虫的生动描写,增添了诗中的动感。第三、四句“伞声松径雨,巢影柳塘风”则描绘了雨打伞声和风拂柳影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而清新的感受。
诗中的动物形象丰富,如“犬误随行客”,“牛偏识牧童”,既展现了它们对人或物的关注和亲近,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最后两句“追程非要缓,路滑试匆匆”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急于追赶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由于山路滑的原因,不得不采取更快速的方式前进,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与挑战。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