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县谁言是强名,古来十室亦琴鸣。
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
村酒分冬胜虚度,霜风一夜办新晴。
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
【解析】
此诗为南宋诗人叶适所作。叶适(11 54~12 29)字正则,号水心,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经史学家,与陈亮、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
首联:“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伯小酌”意思是:到了这个节日,我在翁源县和叶景伯一起饮酒。
颔联:“此县谁言是强名?古来十室亦琴鸣。”意思是:这地方有什么特殊的名字呢?自古以来,十户人家中就有一个人会弹瑟。
颈联:“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意思是:我讨厌那些只有六七间茅草小屋的人家,虽然简陋,但也还有几只鸡在叫;我也欣赏那些只有两三间屋子的人家,虽然没有鸡叫,但主人却喜欢养几只鸡。
尾联:“村酒分冬胜虚度,霜风一夜办新晴。”意思是:冬天的时候,喝村里的酒比过节还舒服。一夜的霜风后,天气转晴了。
末句:“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意思是:半辈子的旅途上,每逢佳节都会遇到,但我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我知道,无论什么节日都不能改变我的一生。
【答案】
这首诗写诗人在翁源县与叶景伯饮酒,感叹人生如梦,岁月如箭,人生易老,但自己却依然执着地追求人生的理想。
首联:诗人到这个节日,在翁源县与叶景伯一起饮着当地的酒。
颔联:诗人感慨地说,这地方有什么好名字吗?其实自古以来,十户之中便有一人会弹琴。
颈联:诗人对那些只有六七间房屋的小民表示出同情,他们虽不富裕但却有乐趣;而对那些只有两三间房屋的百姓却表示赞赏,因为他们尽管没有财富却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尾联:诗人用酒喻人生。诗人认为,在人生的路上,每逢佳节都会遇到,但诗人并不觉得遗憾,因为他知道人生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他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