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修竹翠光中,那得披蓑一老翁。
白石砌成珠子径,黄茅裹却水晶宫。
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
老子明朝便东去,更携瓦枕享松风。
留题筠庵以茅盖层出如蓑衣然
茂林修竹翠光中,那得披蓑一老翁。
白石砌成珠子径,黄茅裹却水晶宫。
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
老子明朝便东去,更携瓦枕享松风。
注释:
- 茂林修竹翠光中: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在翠绿的光芒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那得披蓑一老翁:怎么能有这么一个年迈的老人穿着蓑衣(一种用草或棕叶编织成的防水衣物)在这里劳作。
- 白石砌成珠子径:白色的石头砌成的小径就像珍珠一样,十分光滑。
- 黄茅裹却水晶宫:黄色的茅草包裹着像水晶宫殿一样的建筑,这里指茅屋。
- 夏凉冬暖非人境:夏天凉爽冬天温暖,不是人间常见的景象。
- 雪打霜封即钓篷:雪花落在霜冻上,就像是钓鱼时把鱼竿搭在篷子上。
- 老子明朝便东去:我明天就要离开,这里的“老子”是对人的称呼,表示作者自谦。
- 更携瓦枕享松风:我还要带着瓦制的枕头来享受松树的清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和自然景观的诗作。首句“茂林修竹翠光中”,描绘了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在阳光照耀下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那得披蓑一老翁”,表达了对于年迈老人在这样环境中劳作的感慨。然后,“白石砌成珠子径,黄茅裹却水晶宫”,形象地描绘了小径的美丽和茅屋的精致。接下来,“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表达了诗人对四季变换、景色宜人的喜爱以及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到的乐趣。最后两句“老子明朝便东去,更携瓦枕享松风”,则透露了诗人即将离开的决心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诗人情感的体验,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而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