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山阳望渐宽,湖光百里见千村。
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垂便是门。
全盛向来元孔道,杂耕今是一雄藩。
金汤再葺真长策,此外犹须子细论。

注释:

望楚州新城:眺望楚州新城。望,眺望。楚州,古州名,今江苏淮安市一带。新城,新修的城。

已近山阳望渐宽,湖光百里见千村:已经靠近楚州新城,远处的景色逐渐开阔。湖水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村落。

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垂便是门:家家户户都面对着湖水,杨柳树垂下的枝条仿佛成了家门。

全盛向来元孔道,杂耕今是一雄藩:过去的繁华景象如同一条宽阔的道路(大道),现在的耕种方式更像是一个强盛的藩镇。

金汤再葺真长策,此外犹须子细论:修缮城墙就像加固了护城河,这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需要细细讨论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楚州的新城游览时所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新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首句“望楚州新城”,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楚州新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诗人站在新城之上,遥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感慨。

次句“已近山阳望渐宽,湖光百里见千村”,进一步描绘了新城的壮丽景象。诗人站在新城上,远眺湖光,只见湖水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村落。这一美景,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新城的现实生活。诗人发现,新城的人家四面环水,杨柳树垂下的枝条仿佛成了家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让新城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同时,诗人也观察到,如今的耕种方式与过去的繁华景象有所不同。过去的道路宽敞,人们出行方便;而现在的耕种更像是一个强盛的藩镇。这种转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最后两句“金汤再葺真长策,此外犹须子细论”则提出了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认为,修缮城墙就像加固了护城河,这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计。然而,除了这些措施外,还需要考虑许多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培养人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思熟虑,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首诗以新城为背景,通过描绘新城的美景和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既展现了新城的独特魅力,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