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横山滴眼新,山曾劝我脱官身。
灯笼箫鼓年年社,酒盏莺花处处人。
忽忆诸公牡丹会,转头五柞去年春。
野云墟月空荒寺,两袖寒风一帽尘。
宿金陵镇栖隐寺望横山
再见横山滴眼新,山曾劝我脱官身。
灯笼箫鼓年年社,酒盏莺花处处人。
忽忆诸公牡丹会,转头五柞去年春。
野云墟月空荒寺,两袖寒风一帽尘。
注释:
宿:过夜
金陵:指今南京
镇栖隐寺:在南京市西郊的栖霞山上。传说晋代高僧法安曾在栖霞讲经说法,后人在此建了寺院。
横山:在南京西南郊外。
见闻二句:说诗人再次登上横山时,不禁想起当年山中的僧人劝他辞去官职,远离官场是非之地,过上隐居生活。
灯笼箫鼓:指元宵节时,人们放焰火、敲锣打鼓,庆祝节日的景象。
酒盏:饮酒的器具。
牡丹会:指唐人王播、白居易等人曾经在长安城举行的一次盛大的赏花大会。
五柞:长安城北门外的五座山。
野云墟月:指荒凉的原野和明亮的月亮。
空荒寺:荒凉废弃的寺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游金陵时所作,通过描写横山景色以及自己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首联“再见横山滴眼新,山曾劝我脱官身”两句,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因官场上的是非而辞官归隐,这次重游横山又见到它时,不禁感叹自己的遭遇。
颔联“灯笼箫鼓年年社,酒盏莺花处处人”两句,描绘了当时人们欢庆元宵节的景象,诗人看到这一切,不禁想起了过去的赏花大会。
颈联“忽忆诸公牡丹会,转头五柞去年春”两句,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一起在长安城观赏牡丹花的情景,那时他们欢声笑语,畅谈人生,如今却物是人非,只留下一片荒凉的原野和明亮的月亮。
尾联“野云墟月空荒寺,两袖寒风一帽尘”两句,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坎坷,经历了许多风雨磨难,如今只剩下一顶帽子和两袖的风尘。
这首诗以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横山景色和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