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五佳辰匹似无,合教追节却离居。
万家寒食初归燕,一老春衫政蹇驴。
耄柳已僧何再发,孺槐才爪可迟蔬。
儿书早问归程日,不用嗔渠只笑渠。
【注释】
寒食日:即清明节前一天。姜家林: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初程:开始行程。百五:指重阳节后的第一个巳日,即九月初六。匹似:似乎。无:没有。合教追节:应该赶上节日,这里指应到重阳节时才归家。离居:离开家乡。春衫:新衣。政蹇驴:只能勉强赶着毛驴。耄柳:衰老的桑树,也泛指老柳。何再发:什么也不能发芽。孺槐:嫩槐树。才爪可迟蔬:嫩槐树上刚长出的嫩芽,可以迟点采摘。儿书:儿辈写的书信,代指子女的来信。嗔渠:嗔怪他,责骂他。只笑渠:不责备他。
【赏析】
《寒食》,是唐时风俗之一。这天人们禁火寒食,以纪念介子推。本诗描写了寒食日清晨诗人离家去赴宴的情景。
首句“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说明作者于寒食日早晨离家去赴宴。次句“百五佳辰匹似无,合教追节却离居”,说百五佳辰(即重阳节后的第二天)到来之际,正好是诗人应该回乡的日子,但因为要赴宴,所以只好离开了。这两句写诗人因宴会而不得回家,与第三、四句形成对照,表现了对宴会的留恋之情。
三、四句写寒食时节,诗人思念家乡。“万家寒食初归燕,一老春衫政蹇驴”,说寒食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回到故乡,只有一位老人骑着毛驴,穿着春天的新衣,显得行动艰难。这两句通过写寒食时节人们返乡的情况,烘托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六句写诗人自己。“耄柳已僧何再发,孺槐才爪可迟蔬”,说自己已经年事已高,像僧人一般不再有生发;嫩槐树上刚刚长出的小嫩芽,尚可迟些摘取。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己衰老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感叹。
尾联“儿书早问归程日,不用嗔渠只笑渠”,写儿女们关心自己的归程。儿女们早知道父亲将归来的日期,因此不必担心父亲会责怪自己没有按时回家。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