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轩窗岸岸开,谁家不傍读书台。
新亭自有人知处,只拣风烟好处来。

湖上轩窗岸岸开,谁家不傍读书台。

新亭自有人知处,只拣风烟好处来。

诗句释义:

  1. “湖上轩窗岸岸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湖景,湖水与岸边的窗户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湖上”指的是湖边的地理位置,而“轩窗”则指的是高高的窗户,通常位于楼阁之上。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还通过“岸岸开”这一细节,传达了一种开阔、无垠的感觉,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一幅画卷。

  2. “谁家不傍读书台”:这句诗表达了读书台对于文人墨客的重要性。在古代,读书台往往是学者们聚首的地方,人们在这里交流思想、探讨学问。这句话暗示了无论是谁家,都可能在自己的家中设有一个类似的地方,用于学习和思考。

  3. “新亭自有人知处”:这里的“新亭”可能指的是一座新建的亭子或建筑,它因某种原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这里的“知处”指的是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了解和认可,表明这个新亭子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只拣风烟好处来”: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往往会选择那些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地方。这里的“风烟”指的是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而“好处来”则暗示了这些地方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翻译与注释:

  • 翻译:湖畔的窗户一层层展开,哪家人家不靠近读书台?新亭自然有识者知晓,只是挑选那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 注释:本诗通过描绘湖上的景色和读书台的普及,以及新亭的自然魅力,展示了一种和谐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景象。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诗中的湖泊、窗户、亭子等元素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同时,通过对读书台的描述,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重视。此外,诗中的“只拣风烟好处来”,还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以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应为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湴塘村)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大臣,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题刘德夫真意亭二首》便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环境,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杨万里的这首《题刘德夫真意亭二首》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理。它以湖上轩窗、读书台、新亭等元素为载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