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慈亲路一千,郎君归省又何年。
赠行句子真聊尔,且折垂杨当赠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前两句写送别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的惜别之情。

【答案】

注释:六十慈亲路——指母亲走的道路长而远(六十岁,指老年),上犹二绝——指《上犹县》和《上犹山》。郎君归省又何年——“郎君”即儿子,“归省”指回家探亲。

译文:我的母亲走的路很长,您又回到了家乡。赠行的句子只是说说而已,还是折下杨柳当马鞭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儿子回乡之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深情厚意。诗中“母”与“子”相呼应,以“母”为出发点。首句点明送行之地及路程之长,突出了送行的时间之久,时间之长,也说明此行的不易,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依依不舍的情感。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因送子而感慨万千,但只能借“赠行句子真聊尔”“且折垂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颈联“赠行”两字双关,既指赠行者所说的话,也指赠行者所做的事,即折下杨柳当马鞭。尾联写诗人因送子而感慨万千,但只能借“且折垂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以“路”字领起,描绘了一幅“六十慈亲路一千”的长路漫漫图,形象鲜明地刻画了母亲行走之艰难,从而烘托出诗人对母亲的深深牵挂和无限思念之情。次句紧承首句而来,以“郎君归省又何年”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送子而感慨万千,但只能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颔联紧承次句而来,写诗人因送子而感慨万千,但只能借“赠行句子真聊尔”“且折垂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末联用“且折垂杨”一句收尾,将前面的内容都包容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