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不嫌疏杏要繁,主人何忍折令残。
也知雨意将无恶,为勒芳菲故故寒。
【注释】
问讯:问候。通判:宋代官名,掌一州或数州的民政、司法等事。西园:北宋欧阳修有西园别墅,苏轼常游其地,故称。杏花二首:指宋人杨朴的《杏花》诗和《杏花二首》。梅不嫌疏:梅树并不嫌弃枝干稀疏,而是喜欢繁茂。要繁:要茂盛。主人何忍折令残:主人不忍心把梅树砍倒,让梅花凋谢。令:连词,犹“而”,“却”。残:凋零,凋落。也知雨意:也懂得下雨的意思(即知道雨水将降)。将无恶:不会有什么坏结果。为勒芳菲:为了抑制芬芳的花朵。故故:所以。寒:寒冷,指天气转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杏花自比,抒写怜惜之情。
前两句写诗人对张定叟通判西园的杏花的关心爱护之情。这杏花生长在主人家中,主人对它爱不忍弃。但因为怕它太繁茂了妨碍观赏,就把它从枝上折了下来。这两句是第一层,写张定叟通判对梅花的爱怜与不忍割舍的心情。
第三句承上启下,点出“杏花”二字。诗人想到杏花,便联想到梅花,于是说“梅不嫌疏杏要繁”,梅花并不嫌弃枝干稀疏,反而喜欢繁茂,这就表明了梅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句是第二层,通过描写梅花来歌颂张定叟。
第四句“主人何忍折令残”是全诗的重点,是全诗的核心,也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由张定叟通判的惜花之情联想起自己,想到了自己的仕途坎坷。他看到张定叟通判爱惜着一株株梅花,不忍心把它们从枝上剪下来,使它们凋零、枯萎,于是他想到自己,不禁悲从中来,想到自己仕途坎坷,不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只能空怀壮志,报国无门,不禁黯然神伤。这两句是第三层,写自己对梅花的怜惜和对仕途的感慨。“也知”两句是第四层,意思是说梅花虽然被人们所爱怜,但是也知道它的生命将要结束,它也知道它的美丽将要消失;然而,它还是为抑制那芬芳的花朵而特意寒冷了自己,不肯开放。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梅花虽然被人们喜爱,但是也知道它的生命将要结束,它也知道它的美丽将要消失,但是它还是为抑制那芬芳的花朵而特意寒冷了自己,不肯开放。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梅花虽然被人们喜爱,但是也知道它的生命将要结束,它也知道它的美丽将要消失,但是它还是为抑制那芬芳的花朵而特意寒冷了自己,不肯开放。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梅花虽然被人们喜爱,但是也知道它的生命将要结束,它也知道它的美丽将要消失,但是它还是为抑制那芬芳的花朵而特意寒冷了自己,不肯开放。
这首诗通过对张定叟通判西园的杏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际遇的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