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注释】:
- 促织:古代民间传说,秋夜有一种小虫叫声凄切,能令人起愁。
- 遣:使……忧愁。
- 终夕:整晚。
- 缫丝:把蚕茧抽丝。
- 织:缝制衣服。
- 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强来:勉强做。
- 口:用嘴。
- 促衣裘:即“促织裘”,指用促织的叫声来驱赶寒冷。
【赏析一】: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写诗人因听到蟋蟀的叫声而引起愁绪,进而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首句以声传情。蟋蟀在秋天夜里发出凄厉的鸣叫,使人产生愁绪。“一声”二字,既表现蟋蟀的声音,又点明其声足以动人忧愁,为全诗定下了哀伤的基调。
次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写诗人因听到蟋蟀声而起的愁绪。“终夕”,整晚;“晓未休”,直到深夜还未停止。这两句写诗人听到蟋蟀声后,彻夜难眠,愁绪难解,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第三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蟋蟀叫声的凄厉动人,从而突出了诗人因听到蟋蟀声而起的愁绪。
末两句写诗人因无法忍受蟋蟀声而想出的办法。他想到用促织的叫声来驱赶寒冷,却不知这种办法反而更增加了他的愁绪。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痛苦处境,又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二】: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蟋蟀的叫声和自己的反应,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首句以声传情。蟋蟀在秋天夜里发出凄厉的鸣叫,使人产生愁绪。“一声”二字,既表现蟋蟀的声音,又点明其声足以动人忧愁,为全诗定下了哀伤的基调。
次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写诗人因听到蟋蟀声而起的愁绪。“终夕”,整晚;“晓未休”,直到深夜还未停止。这两句写诗人听到蟋蟀声后,彻夜难眠,愁绪难解,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第三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蟋蟀叫声的凄厉动人,从而突出了诗人因听到蟋蟀声而起的愁绪。
末两句写诗人因无法忍受蟋蟀声而想出的办法。他想到用促织的叫声来驱赶寒冷,却不知这种办法反而更增加了他的愁绪。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痛苦处境,又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