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暖君恩岂不知,小儿穷惯只长饥。
朝朝听得儿啼处,正是炊粱欲熟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家庭生活的诗。首句写小儿啼饥索食,次句写饱暖之后,对恩主之恩感念在心;三、四句写自己每日朝晚都听到小儿啼饥索食,知道是炊粱熟了,而自己却过着富足的生活。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个穷苦人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儿啼索饭”,即“儿啼索乳”。古代称乳曰“哺”,称饮曰“乳”。“儿啼索饭”即小儿啼哭索要食物。“饱暖君恩岂不知”一句承上启下,点明主旨。意思是:你虽然饱暖,难道不知道你对我的恩情吗?这看似自问自答的反诘,实际上是在向对方表示感恩之情。“小儿穷惯只长饥”一句,紧接上句,写小儿长期挨饿,以致长大也经常挨饿。“饥”字突出了小儿生活的艰难,表现了贫苦人家孩子成长的过程。

“朝朝听得儿啼处”,写诗人每日早晨都听到儿子啼哭。“朝朝”,指每天早晨。“听得儿啼处”,即“听儿啼声”。这两句写诗人听到小儿啼哭的声音,便知家中有饭可吃了。“正是炊粱欲熟时”,这句诗写诗人每日早晨听到小儿啼哭时,就知道家中有饭可吃了。“梁”,这里指蒸熟的黍稷之类。“炊梁”,即烹煮粱米,是古代的一种粗粮,因粱米颗粒肥大、色泽金黄而得名。“欲熟时”,指快要煮熟的时候,也就是快要可以食用的时候。“正是炊粱欲熟时”的意思是:每当我听到小儿啼哭的哭声,就想到家里正有饭可吃,而自己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小儿的啼饥和诗人的饱暖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小见大。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的生活如何丰裕美好,而是从小儿的饥饿与自己饱暖两个方面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残酷,从而抒发了自己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