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愁月恨只长啼,雨夕风晨不住飞。
自出锦江归未得,至今犹劝别人归。
【注释】
永丰县:今江西省广昌县。石桥:即白沙江上的石桥,在江西广昌。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春秋末年蜀国国君杜宇称帝时,不幸被秦灭掉,死后灵魂变成杜鹃鸟,每年春天啼声凄切,所以又名杜宇,又称怨鸟、子规。只长啼:指杜鹃啼叫不止,哀婉动人。雨夕风晨:指春雨傍晚或春风拂晓。不住飞:不停地鸣叫。锦江:四川成都附近河流。自出锦江归未得:指作者自己从锦江回来后还没有得到过幸福。至今犹劝别人归:指作者至今仍然劝告人们回到家乡。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是年四月,安禄山攻陷长安,诗人避乱入蜀,至秋返抵梓州。诗中“自出锦江”,当是指他由长安回梓州途中经过锦江之事;“至今犹劝别人归”,则是说当时蜀中战火纷燃,民不聊生,而他仍想劝说人们回家去。
首句“花愁月恨只长啼”起笔突兀。“花愁”、“月恨”,指花事凋残,月色黯淡,自然界的景色已显得暗淡无光,暗示了人世间的悲惨气氛。“只长啼”,则点出了杜鹃鸣叫不已的特性,它那哀婉的啼唱,更增加了一种令人悲愁的氛围。“花愁月恨”四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而且暗寓着诗人自己的遭遇和心境。
次句紧承首句,写杜鹃的叫声:“雨夕风晨不停飞”。这里既写了杜鹃的鸣叫,也写出了它的叫声所传达的信息。“雨夕风晨”,是说无论在下雨还是刮风的时候,杜鹃的叫声总是不停地响着,而这种叫声却始终是那么凄厉,那么哀伤。
第三句“自出锦江归未得”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自出锦江”,说明他是由别处来到成都附近的锦江一带来的;“归未得”表明他虽已到达目的地,但尚未找到安身之所。这两句一前一后,表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所遭遇的种种艰辛和无奈。
末句“至今犹劝别人归”是说诗人虽然自己还没有找到安身之所,但却仍然在不断地鼓励和劝说别人回去。这一结,不仅使全诗戛然而止,而且把前面的诗句又连在了一起。
诗人通过描写杜鹃的啼叫以及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怀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意。同时,诗人还借杜鹃的形象,寄托了诗人自己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