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路黄茅与树齐,人行茅里似山鸡。
长松不与遮西日,却送清阴过隔溪。

憩楹塘驿二首

夹路黄茅与树齐,
人行茅里似山鸡。
长松不与遮西日,
却送清阴过隔溪。

  • 诗句注释
  1. 夹路黄茅与树齐:形容道路两旁的黄茅(茅草)与树木高矮相仿,几乎平行生长。
  2. 人行茅里似山鸡:指人在茅草之中行走,仿佛置身于山中,形容环境的幽静和自然。
  3. 长松不与遮西日:虽然长有松树,但它并不遮挡西边的太阳,反而为人们提供了阴凉。
  4. 却送清阴过隔溪:虽然松树为人们遮挡了阳光,但同时它带来的阴凉也穿越了溪流,使得溪水更加清凉。

译文

道路两边黄茅与树木一样高,人在茂密的茅草中行走好像置身在山间。尽管有长松树,却不阻挡西边的阳光,反而为行人带来阴凉,让溪水更加清凉。

赏析

这是一组描绘风景和自然景象的七言绝句。诗人杨万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场景中。诗中的“黄茅”象征了秋天的成熟和收获,而“长松”则象征着坚强和生命力。诗人通过对这两种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第一首诗中,诗人用“夹路黄茅与树齐”来描绘道路两侧的景色。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人行茅里似山鸡”则将人比作山林中的动物,增加了一种野性与自由的感觉。这样的对比使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动态美。

第二首诗则通过对比手法来展现长松的独特魅力。虽然长松本身并不遮挡阳光(“长松不与遮西日”),但它的存在却为行人提供了阴凉(“却送清阴过隔溪”)。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体现了长松的谦逊和无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深深喜爱。

这两首诗都是对自然美的赞颂,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