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鸣竹啸响千崖,为底炎蒸吹不开。
自是笋舆趋北去,薰风不是不南来。
【注释】:
憩楹塘驿二首:作者在憩楹塘驿(今安徽宣城)时,曾作两首诗。
松鸣竹啸响千崖,为底炎蒸吹不开。
自是笋舆趋北去,薰风不是不南来。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松鸣竹啸响千崖”,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仿佛可以听到山间的松林和竹林发出的声音。接着第二句“为底炎蒸吹不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天气的无奈和不满。这里的“炎蒸”指的是炎热的天气,而“吹不开”则表达了这种天气对于人们生活的困扰。因此,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抱怨,又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第三句“自是笋舆趋北去”,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炎热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但是人们还是要继续前行,就像笋子一样迅速生长,向北而去。这里的“笋舆”指的是像笋一样快速成长的事物,而“趋北”则表示了人们对于北方的追求。这句话既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决心和毅力,又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最后一句“薰风不是不南来”,则是对整首诗的主题进行升华。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虽然炎热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但是温暖的春风却始终存在,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方向。这个比喻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入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欣赏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