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无路出无门,鸟语猿声更断魂。
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得前村。

【注释】

过五里径:经过五里山路。径,小路。

无路出:没有路可以出去。

无门:没有出口。

鸟语猿声更断魂:山中鸟儿的叫声和猿猴的啼哭声更让人感到悲哀和绝望。

处:处于。

迷涂:迷失道路。

问:寻求。

前村:前面的村庄。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在入山途中,由于迷于山林幽僻之处而不知归途,因而产生了彷徨迷茫的情绪,但又不放弃求得出路的决心。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入山后的心情变化,表达了他在深山迷路后,通过自己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条下山的路,从而感到高兴、欣慰的心情。

“入山无路出无门”,是写入山后的情境。山势高峻,林木繁密,使人找不到出路。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概括了整个入山以后的情况。“鸟语”与“猿声”都是入山以后听到的声音,“更”字说明它们更加使人感到悲哀、绝望;“更”还表示这些声音越来越响,使人心绪更加烦乱。这两句是说,入山后,既找不到可以走出去的路,又听不到能引路的声音,只有那悲凉的鸟鸣和哀怨的猿吟,更增添了入山迷路的惆怅情绪。

“当处迷涂何处问”,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在山林中的迷惘心情。他正在迷蒙不清的境界中徘徊,不知如何是好。“迷涂”,指迷离迷茫的道路。“何处问”,意思是说,不知道向什么地方去询问。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反问句式,表达他此时的心情。

“一溪引我得前村”,是全诗的结穴之笔。“一溪”指眼前的小溪。“引我”就是引导我走出迷涂。诗人在迷蒙的境界中徘徊了很久,终于从眼前这溪水旁找到了一条可以出去的路,因此感到非常高兴、欣慰。“引得”二字,把溪水的引导作用表现得十分传神。

这首诗写诗人入山迷路后的情思变化,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全诗写得曲折委婉,富有诗意,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