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尺棰挞羌酋,更得河南共运筹。
到得降书来北阙,河南骑马去均州。

【注释】

侍中:古代官名。尺棰:古刑具,用木棒或竹鞭制成,用以挞打人。羌酋:羌族首领。河南:指北宋的河南地区。北阙:指北门,代称皇宫。均州: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时对韩琦、尹洙两人的颂扬诗,赞扬他们为国效力,不畏强权。

首句“侍中尺棰挞羌酋”意思是:侍中挥舞着三尺长的木棍,狠狠地挞打了羌族首领。侍中,即宋朝的殿前太尉兼侍中,掌管朝政军事大权的官员;尺棰,即木棒;羌酋,即羌族首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侍中挥动着三尺长的木棒,狠狠地挞打了羌族首领。

第二句“更得河南共运筹”意思是:又得到了河南地区的共同策划。这里所说的运筹,是指策划和筹划的意思。河南,指北宋的河南省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又得到了河南地区的共同策划。

第三句“到得降书来北阙”意思是:等得到朝廷下达的文书,才来到京城北门。这一句中的“降书”,指的是朝廷下达的文书;北阙,指的是北门,即皇宫正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等得到朝廷下达的文书,才来到京城北门。

第四句“河南骑马去均州”意思是:河南地区的人骑着马前往均州。这一句中的均州,指的是今天的湖北省襄樊市;河南,指的是河南省;骑马,指的是骑在马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河南地区的人骑着马前往均州。

王安石变法时,曾派兵征讨契丹,并让韩琦担任统帅。韩琦在讨伐辽军期间,曾向宋仁宗奏报:“臣已令陕西路转运司发卒夫五万,自夏县趋太原,趋忻州,抵岚、宪、慈、隰,趋晋、绛、安、解,趋怀、沁、泽、潞,趋澶、相、卫、磁,趋滨、棣、青、济。又令河北转运司发卒夫七万,自真定趋河阴,趋郑州,趋陈桥、颍昌,趋许田、商、亳、颍、寿、光,趋陈、蔡、汝、颍。又令河东路发卒夫二万五千,自太原趋汾阳、介休,趋平遥、临汾、翼城、曲沃,趋绛、泽、河中、同、华、陕、虢。”韩琦还亲自率领军队出征,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后来,韩琦因功拜相,而尹洙则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参与起草诏书等工作。因此,这首诗是对韩琦和尹洙的颂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